读后

《夏日暖洋洋》很不错

2006 年 10 月 28 日 读后 No comments

收到老妈短信说电影频道有关于《张思德》的节目,正好想研究一下主旋律,启动到windows打开pplive,才发现不过是颁奖;正想退出,却发现频道列表里有夜宴,心想既来之,就看会儿夜宴吧。而夜宴台却挂羊头卖狗肉,让我稀里糊涂地看起了这个片子。片名和介绍都是后来用了“电影 北京 出租车司机 崔健”如此一堆的关键词才搜到的。

以上是为分心写网志找理由,呵呵。(前天的愤青帖也是有理由可说的赫赫,乃是因为那晚碰巧跟s君聊天谈到。)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镜头无数次地掠过北京世纪末的大街、掠过北理工的毛泽东像,北大的博雅塔,许多高楼,许多路灯,但更多的是工地。而透过窥视一般的镜头,我们还看到老人们在清晨树林里的呼喊,他们以不同的方式锻炼身体。

从一个高级场所出来,司机积聚了呕吐的欲望。他终于支持不住,撇下乘客下车伏倒在地痛苦挣扎;而乘客,一个陌生的醉酒的漂亮女子,问一句师傅没事吧之后,就着王菲的音乐,在路灯下开始舞弄身姿。近处有点荒凉,女子的背景是黑黝黝的似乎正在施工的高楼,楼顶的招牌文字放着红颜色的光。

司机与那个始终陌生的打工妹拍摄婚纱照,因为面无表情,摄影师不断要求“高兴一点”。司机的后座上坐过无数的人,勤奋练习“peking duck”的商人活跃了气氛,神经质的失恋的歌者则让司机沧桑而得意地一笑。

贾樟柯的理想是为时代立传,但我甚至觉得这部片子对90时代的描摹比《世界》描绘的世纪之初更立体些。切实可感的东西比较多——或者说,“感性更充沛一些”(我语文很烂,高考刚到及格线,勿怪:P)。以前常常设想如何让镜头有情感地抚过这个城市,在不厌其烦的《夏日暖洋洋》里,高飞的镜头几乎让我彻底地满足了。

导演宁瀛。宁瀛的《无穷动》没有看过,从介绍看似乎是一个过分悲观的影片。但《夏日暖洋洋》确实不错。

相关链接:[1] [2] [3]

小武

2006 年 05 月 24 日 读后 3 comments

读到小武的剧本,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今天终于完整地看了影片。剧本看过太多遍,头几遍想说的话,到了后几遍就咽下去了。也许真正贴近人的体验,确实是冷暖自知,只可意会。

我一直梦想拍到真正具有生活质感的影像。就像刚才从新街口沿河骑车到文慧园的住所,朦胧的天色,一小片一小片的橙色路灯光下,有结伴坐着的老人,有独行的狗,有牵狗互相交谈的妇人,有互相召唤的年轻人;河有对岸,下面有河水;一个一个场景从眼前掠过,让人发现这空间上的一条河畔路,也是一条时间的隧道。如果只是科幻片中的时空隧道那也不足为奇了,要命的是它的真实感,因为这都是些再熟悉不过的,储存在多处的记忆中的东西;要命的是我现在食足睡饱,精力充沛,感觉并不迟钝,头脑能清醒地联想起每一个记忆中的细节,合成一股力量,掀动了自己的情感。

影像的动人,不在营造奇观,不在煽动情绪,而在帮助引导失忆的人们挽回记忆。这不等于怀旧。因为我们往往忘记上星期生活的大半内容,记得的却是些琐碎的、功利而无趣的东西。其实,能完整回想起上个星期的发生的一切,也无比的难得和让人感动。

似乎我如果不跑题就难以将表述进行下去。好吧,回到小武,只说一些无关剧中情感的东西。

发现一些由剧本带起来的想象,在影像中并没有得到满足,虽然剧本里其实只是一些对话而已。当然,影像中的许多东西也是剧本无法展示的,比如小武在澡堂唱心雨那段。得到的经验是,如果好的电影能找到剧本,把剧本也读一遍会是不错的事情。

虽然是16mm,但没有让人感觉到镜头运用和剪辑的明显粗糙。这让人联想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令人“绝望”(田卉群老师转某研究生语)的精雕细琢。一部好电影不是简单的一次创作冲动所能支撑的。它需要创作者像一个工匠一样虔诚持久地劳动,把自己实实在在的生命放在其中。
生命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一次偶然闪过的灵感或许能带来一首漂亮的小诗,然而它带不来真诚的电影。

“绝望”的本来原由是,创作真正的电影需要付出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让人不禁退一步想,能够用心感受影像已经如此幸福,或许只做做理论,敲敲边鼓,也能算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吧。

btw:我的钱包是在我准备为证卡重办做艰苦无望奔忙之际突然重现,之后的失而复得又是两天后的事情。当时本想讨论钱包丢失为何如此难于补救的社会问题,但后来发现以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无力深入探讨。因此作罢,文章亦不再连载。
btw2:前段日子犯蠢,在此特为上几篇日志中表现出来的虚浮气息和无聊心态表示歉意。

马俪文的智慧

2006 年 04 月 12 日 读后 No comments

我有一个意见一直与钱钟书相左,就是吃了好的鸡蛋,以为一定要设法找找那只生蛋的鸡。
(这个比喻在这里用起来不太礼貌。)

前天看的《我们俩》,后来越回味,越觉得马先生(称阿姨又怕叫老了,直呼其名又不敬,所以叫先生)不是凡人。在豆瓣听说马俪文先生在搜狐开了blog,今天就过去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马先生说

有些导演用手臂告诉我们他在指向远处的那个月亮,目的是让观众看那个月亮,可很多人看到的是手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手臂上挂满了份外的花梢的台词或影像或声音或思想,拱出来展示自己所在的位置,打断观众思路,路绊太多,一切在冒,一切在凸,一切就半途而废了,没有做到浑然不觉,我们没有看到他所指的是月亮,只看到了手臂,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影像组合起来,可以那么不着人喜欢。

要删除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的东西。

简单形象的表述。想如果杨亚洲如果看懂了这段话,也不至于把电影拍成现在的样子,辜负倪萍阿姨一堆赞誉了。

《我们俩》有春夏秋冬四季,这个小成本的影片真的是用了一年多来拍。以致于摄制组的人员都经常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电影里每一个季节的氛围,阳光、植物乃至空气的味道都是那么真实可感,只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真实的:没有机器制造的雪花,也没有在寒风中紧咬牙关,慢摇蒲扇的敬业演员。

穿夸张T恤的老太婆那里有顽童的智慧;删繁就简,干净的情节调度里有文人的智慧;而守着四合院坐等春去秋来,只为完成一个经历四季的故事,这中间藏着的就是某种无从定义的大智慧了。


(来自http://mlw0098.blog.sohu.com/1054918.html的图片,马先生年轻时原来是美人呵)

《我们俩》

2006 年 04 月 10 日 读后 No comments

一老一小太可爱了!回来路上一直在想,这回可得在blog上声明一下了,中国电影确实可以非常非常的有趣非常非常的娱乐,确实可以把那些好莱坞啥的统统斩落马下,确实可以像女巫布莱尔那样创造小成本超高票房记录……

回来一看豆瓣,才发现原来我压根儿就没做成哥伦布,没有机会去缔造一个美洲童话了。因为我所欲言 已然被豆瓣网友言说道尽矣

想当初租房的时候,也是看过几个四合院小屋的,当时怎么就没给租下来,兴许也能遇到个这么有趣的老太太呢。当然如果再遇到那个穿军大衣的始终横冲直撞女孩儿就更加不错了,我就立马不研究编程了,前些日子鼓捣程序太多,怀疑自己长得越来越像学计算机的了,这会被小马同学BS的。

古琴的配音极好地衬出了影片的灵气,而那一方四合院实在是一团郁郁葱葱,意蕴幽远,妙趣横生的小风景。节奏不精细,但是节奏很好;有粗糙的地方,但粗糙得有浪漫;稍微有点虎头蛇尾,然而无碍大局。不够真实,然而足够有趣。

娱乐性极强,强烈推荐。

p.s. 见面会上了解观众响应这么好的片子居然票房很差,导演提到票房时说,中国市场的票房是一个“迷”。人们宁愿去无极的放映场打瞌睡,也不肯给此等好片以物质上的支持,这确实很是一个迷。

静静的嘛呢石

2006 年 04 月 08 日 读后 1 comment

大风中索巴老人的帐篷。嘛呢石列在帐篷的旁边,被冬日的寒风猛烈的刮着。

小喇嘛的师父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可以去拉萨朝圣的日子,他明年开春就要出发,走那条长路;所有的人都在关心他朝圣的事情。小喇嘛有一张敦厚沉静的脸,他仔细地擦拭着铜灯,心里想着就要带他回家过年的父亲;他擦灯格外仔细,因为师父说这能够给他带来智慧。

村里的庙堂刚刚演出完《智美更登》,慈悲的王子把他的三个儿女施舍给了婆罗门。台下的老人纷纷落泪。表演结束,所有的演员齐聚舞台穿着戏服齐齐整整地辉煌地站立。这时中间一个男演员说“把录音机拿上来”,然后挎着录音机按下播放钮,鼓噪的迪斯科解体了这一切。
老人们在埋怨声中很快退去,小喇嘛走到庙堂的门口,又回过头来,戴上孙悟空的面具孑然而立,凝望着正在喧闹着的人群。

小喇嘛和父亲用马驮上电视机和VCD,绕道返回寺庙,路上放羊人告诉他们,索巴老人在大风中的帐篷里死去了。他们走到帐篷时,风依旧很大,人们在风中清理着老人的遗物,场景却像在清理着一片废墟。人们找到一块未完成的六字真言的嘛呢石,放到了小喇嘛手里。
小喇嘛回到寺庙,先是戴上孙悟空的面具给师父看,然后告诉师父索巴的死讯。二人到庙殿为老人念佛。之后,他们打开电视机,开始看唐僧喇嘛的取经故事。
小活佛也要看唐僧喇嘛,于是小喇嘛有了一件跑片的工作;拿着光盘在荒凉的山路上奔跑,上下来回。
师父原本打算自己独自一人去拉萨朝圣,后来不知何故地,突然决定带小喇嘛一起去。

初三的下午就是祈愿大会。
小喇嘛在山坡上注视着带着光盘归去的父亲,而山间已经变得寂静,因为僧人们都已经进入大殿,仪式即将开始。小喇嘛快速地奔跑下山,一个人在庙宇之间穿行,脚步引起了山谷的回音。
到了。小喇嘛在雄浑的大殿屋檐下显得如此渺小。他急急地踏入,脱下靴子,在队列中盘坐。奔跑使他呼吸困难,他气喘吁吁的模样在仪仗中间显得不协调。然而众喇嘛诵经的声音越来越浩大,盖住了一切;佛殿庄严的漆黑笼罩了整个屏幕。

今晚用大学生电影节的票,在小西天看了这部《静静的嘛呢石》。应该说是我在影院里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讲的西藏僧侣,没有奇观异景,没有炫目的藏域风情,却有一种难得的淡定的真实。
枯寂是一种韵律,枯寂中的不安也是一种韵律。枯寂与躁动的比照让这种韵律显现:矛盾如戴着孙悟空面具的沉静的小喇嘛,摇摆如大风中索巴老人的帐篷。而影片最后,去拉萨朝圣的机会如同一道命运的意旨,让我们隐隐地期待信仰何时让那份不安最终淡去,印度和拉萨如何让孙行者和小喇嘛得到各自最后的幸福。
西游记VCD是一件奇特的事物,是一条世俗和信仰之间敏感的线。它寓言一般地连接了两个世界并吸引了我们的关心,让人感受到小喇嘛的呼吸,感受到信仰的未必浓烈,却最纯净真实的形态。
纪实的影像风格。没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有意的哲学提升….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位寡言少语的导演。片子完后本来该有见面会,可是字幕刚出来时人们居然就开始退场,恼人也。也许前面通知过见面会的取消。没能见上万玛才旦导演一面,实在有点遗憾。

相比同场另一个片子《泥鳅也是鱼》就逊色了。虽然有倪萍,虽然关注民工很难得,虽然不乏有心的构思和学习好莱坞技巧的成果,可惜的是导演杨亚洲似乎并不那么关心他的人物,反倒像在带着观众的好奇心探险底层生活,有一副打造视听盛宴的架势。杂,不纯粹,影片看下来,不过是听了一场没心没肺的漂亮海侃罢了。

湦乃推荐005,006:《约翰·克利斯朵夫》《呼啸山庄》

2004 年 09 月 23 日 读后 No comments

《约翰·克利斯朵夫》 推荐度:★★★※
说明:(法)罗曼·罗兰著 傅雷 译
备注:
因为译文通常比较难看,又因为有(或许有)文化差异,所以外国小说不似国内小说一样经常让人废寝忘食。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继《呼啸山庄》之后,第二本我通宵阅读的外国小说。

《呼啸山庄》推荐度:★★★※
说明:根据艾米莉原版的译本,而非夏洛蒂修改版。
备注:
它给予人震撼式的共鸣。几乎自始至终地使人情绪激烈。

湦乃推荐003:文革的幽灵

2004 年 08 月 13 日 读后 No comments

《一百个人的十年》 推荐度:★★★※
说明:冯骥才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版
备注:
“恶魔一旦化为幽灵,就更难于应付。”——冯骥才

【以下节录自 2004.8.10 日记】
『当我们对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致以轻浅的嘲笑时,紧接着的必然是自身的茫然无着。 』

『如果现在有人说起传承“民族精神”的事情,势必仍然会有人忍俊不禁。因为事实是,所有的历史都正在被当下的人们用作娱乐材料。』

『在这个缺乏共识的社会里,我们互相嘲笑着的快乐的华夏儿女们,正在世代相传地重复着一个走不出的轮回。』

『文革中得意猖狂的人们,在今天竟然可以继续地得意猖狂;平反之时,社会正义竟然并没有得到真正挽救。许多人不知道,文革的广大主演们其实并没有下场,众人仅仅是换装、继续。』

『……我们的民族,缺乏相互的信任。

我又要提起2008奥运会徽的事情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这一枚“印章”在网络上引起了怎样的轰动。一幅把北京奥运会徽巧妙改造为一张使人受辱的图样的图片,被中国的网民们立即上纲上线不无兴奋地“广为传颂”。会徽的设计因承载太多文字解释而导致未能做到最好,这使我感到遗憾;但接下来,那位匠心独运的图片改造者,和网络上众多的传颂者得意洋洋的讥讽者,则是使我感到悲哀。

许多人已然习惯了不信任他人,而许多人也已习惯了不被他人信任。人们被信任和信任他人的本能需要在心底被层层压迫,最终产生的将是两个畸形儿:茫然的逍遥,和盲目狂热的崇拜。

为什么我说,那位 何德宣 于我们是危险的;为什么今日还有人说,中国现在并不缺乏文革演员。——文革不至于重演,只是因为缺乏机遇而已。』

(还有如下几种事件,让我看到了文革的幽灵飘荡:)
※因亚洲杯围攻日大使馆事件。——只使我感到羞辱。就因为一个体育比赛!?

※台湾问题。——台湾民众与大陆人在情感上本不应如此隔膜。当然,我在网络上看到,还有许多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表示关切——但我们大陆的部分网民却向他们展现了文革的遗毒。有位台湾大学生在论坛上失望地说,他感觉自己与大陆青年除了语言之外,再没有别的相通之处!——因为他正好遇到了强国论坛的几个喜欢威胁和羞辱的无良“愤青”。
这样的“愤青”到处都有,空洞的口号,猥亵的辱骂,使人联想起十年中喧闹的红卫兵们。

※腾讯事件。——又一次典型的上纲上线

※钟祥投毒冤案。——在2004年的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我们看到了残酷的刑讯逼供,看到了一张与文革罪人无异的,强词夺理的无耻嘴脸——那是一位公安局长。所幸的是,现在看来那位局长没什么前途了。但我要问的是,他何以猖狂到此时(在摄像机前,居然还毫无胆怯的表情)。

湦乃推荐002:迟子建的小说

2004 年 08 月 13 日 读后 No comments

迟子建的小说 推荐度:★★★※
类型:书籍
说明:(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作家;作品以短篇为最佳)
备注:
【摘录自2004.6.12 日记】

《中国作家评论》里,很偶然地让我看到一期迟子建的专栏。真是诧异。她一直是一个寂寞的作家。

迟子建先生的小说,清新,静美,且实在。她从心底里尊重着那些看起来最卑微的生命,满怀温暖地爱他们,把各种动人的事物加在他们身上,设想着他们有与自己一样的易感的心——与迟君相比,当下人们的某些悯人的文字,都似乎欠缺了一份的真诚。

她带着温暖的心融入到那些卑微者中去,然后让这些困境中的平凡人带着我去生活。个人的阅读感受,仿佛生活的所有意义,一下子被她全提起,并且在这些意味丰富的故事里,被娓娓然地说得饱满了。(就像从一滴水里,看到了耀眼的太阳一般)

总之迟君作为一个写作者,在我眼里的地位就如女神一般。

旧outlinks转贴

2004 年 07 月 28 日 读后 No comments

湦乃推荐001:网址若干

2004 年 07 月 27 日 读后 No comments

推荐度:★
类型:网址
说明:有趣文章,心有戚戚焉:http://www.5945.net/newbbs/view.php?bbsid=4&id=1424&part=2
备注:

读志的wiki 推荐度:★
类型:网址
说明:http://memo.51.net/wiki/pmwiki.php/Main/BlogLinks

豆批的网站 推荐度:★★
说明:http://doupi.com/ 。创作力横溢,愿意思考,古怪得坦诚,略粗心,不矫饰。一奇女子。

异常丰富的音频下载站点(教育网) 推荐度:★★★※
说明:http://202.116.140.5/wsyl/yyt01.htm
备注:强烈推荐!大约是管理人员的一时不慎,致使资源外泄,需得速抢。

Flash游戏站点 推荐度:★★
说明:http://www.atfriday.com/GameZone/index.asp 
备注:
画面佳,不机械,不重复,不紧张对抗;完全打消我原先对电脑游戏的恶感。

  • 深红色房间我原玩的英文版,郁闷中找来攻略,发现攻略中所指物品根本无法找到,出鬼。汉化版则顺利过关。
  • 空中漂浮画面漂亮,音乐舒缓。享受。
  • Pocketful of Stars,摘星星,有趣,有点紧张。
  • 精灵卡士伯鬼屋,卡通做得很精致,音乐也配得好,趣味盎然,不是恐怖游戏。你是一个精灵,任务为保护读书的女孩儿Holly;设法别让你那三个“lincles”“do their favoite pastime”,即去吓唬holly。呵呵,其实有点难度的,我试了三回,只闯到下雪那关。
  • 大型密室逃脱游戏:The Mystery of time and space 推荐度:★★★
    说明:http://www.albartus.com/motas/
    备注:
    introduction说得神秘兮兮,说在庸常事实(common reality)之下,还有一种“轮换事实(alternate reality,我的翻译大概有问题)”;你必须与他们约定,允许他们在你脑中抹去庸常事实的记忆,以让你看到那alternate reality……
    太考验想象力了,弄得我不得不屡次厚着脸皮,在聊天室用我蹩脚的英语向那儿的洋鬼子(全洋鬼子,愣没碰到一个中国人)求助;好不容易才到达第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