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知道我要考哲学,一直敦促我多去了解社会,多做亲身体验。我则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偶尔上网看看帖。自知鄙薄和不稳重,不敢妄然参与讨论。偶尔“上台发言”,则简直完全是对自己的恶意。:-)

———————————————–

事件一:
有幸遇到一位正在考社科院的学长,居然和我一样的本科读物理系。愉快的交谈后,他说看到我,就象看到当年的自己一样。不过,他却劝说我考虑将哲学作为业余爱好,而继续自己的老本行物理。
问原因,总结有四:

  • 工作不好找。
  • 哲学并不如人想象,可以使视野立时开阔,或满足宽泛的爱好。而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小提琴却够专业水平。
  • 哲学这门学问“比较乱”。“物理已经进入大科学阶段,哲学好像还没有。”
  • 哲学“要的是个人的天分,过多的专业学习会变的迂腐”,“哲学的书那里都可以买到,教授的课程可以蹭,网上的论坛里各种观点可以交流”。要研究哲学,“没有必要读研,甚至中学毕业足矣”。
  • 就第三点,我当时引了黑格尔的话(http://www.smth.org/bbsnot.php?board=Philosophy)反对。他表示不太同意,而觉得“物理应该是终极的,哲学只不过是在探路是灯,探玩路就放马后炮”;“难道非要到研究了所有的哲学著作才敢说一句自己的观点(?)”。

    后来我想到这些:
    一,哲学是孤独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真正爱好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如此热衷于为认识中的世界做整理的事情。哲学未必伟大得可供人膜拜,相反,或许只是一些小思考,或许只是某小部分人的一种偏狭的爱好。

    二,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和批判。“创造”的失败在重复前人,“批判”的失败在不了解对象。

    三,马哲教科书里有提到,现代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正在走向融合。我学识疏浅,了解不多;但此处看来,值得关注。
    p.s.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是妄谈哲学?——暂时写下,再论。

    事件二:
    在哲学考研群里,忽然来了几位有趣的“同学”在谈论普渡众生之道,我不是行家,所以很认真地旁听。听半天后,终于发现原来是胡说。参与讨论后,有以下见识:

    ———————————-
    ■妙语
    “我们不是在空谈,我们要设法建设一个人间的极乐世界啊”
    “教育别人,也是教育自己”(原文,没说反)

    ■鸿篇
    http://www.kewe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RootID=1206&ID=1206  ——注意,“新华社特约撰稿”。

    ■伟人
    http://www.kewen.net/ 看到:神州大地早出了一位伟大的何德宣思想家,已然“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今天,如何促进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知识经济跳跃而长足的发展,推动人类的进步事业等重大问题”,而且正孜孜不倦地用“科文理念”的“智慧的光芒”,“越来越多地启迪着人们的觉悟,照射着人们的心灵”。人家“为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载史册”。 还不认识他的同学们,真真需要反省。

    ■背景
    (http://www.kewen.net/kw09.htm):何思想家“现任环宇科技文化促进会主席,湖北潜江科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际科文网www.kewen.net总裁,潜江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调研员”;其“生平简介和主要业绩已光荣载入大型文献《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系列丛书”。
    后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居然确实登载了何思想家的文章,不知大家作何感想:http://myy.cass.cn/file/2006030724449.html
    ……
    ———————————-

    本来这件事这种人,并不值得一提。但我不幸地因此想起了当年的李hz。flg繁荣昌盛的那会儿,我的自行车筐时不时地接到一些关于“真,善,忍”的“感人故事”,方知flg的初级教程完全是在宣扬真理呢,除了搞搞个人崇拜,除了文字有股子学生腔,道理上哪里有可挑剔的地方。它们需要赢取的认同是廉价的。而将常识化为专利,抬高到教义的位置,使人形成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幻觉,就是他们猎取人心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法。

    中国何以有这么多高人,凭一些粗糙的玄奥语句,便可以大行其道? 我想,并不是教育者不够努力那么简单。现在哲学专业人人都想当哲学家,可又无人当成哲学家;能老老实实做成一个哲学工作者,完成几件平凡实事的,却少之又少。

    我以为人生存之最大凭借,莫过于自由,而对试图诱导和利用人的思维惰性,控制他人思想者,历来深恶痛绝。所以当时,我不免的犯了嗔戒。因为他们一开口,我就难免的恶心。以至于直言他们“欺中国哲学界无人,浑水摸鱼,危险之至。”现在想来,自己实在是对牛弹琴,太过幼稚了。

    事件三:
    在QQ群中,有观点认为,由于人所能确定的想法只在自己内心,人只需也只能内省,实际并无外求可能。我尝试性地提出“教育人类”的说法(这个说法来自某史上著名哲学家的悲叹,“教育人类”被视作他存活的剩存意义和残余的理想,现在找,却翻不到原文了),结果引来许多引经据典的反对。这里,我想到了哲学学人自我定位的问题:

  • 自省并不是足够的。哲学的生命在于超越与批判,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身历所有需要审视的事物,身受所有的蒙蔽。正如奥古斯丁言上帝的公平,在于创造善之外,也允许了恶:有了恶,善才真正能够成其为善。 如果哲学家只剩下阅读和自省,那么这一学科的终结,也就已然到临了。
  • 再,未经历思想的互冲突,自求只是虚妄之想。独处时的志得意满,往往是脆弱的。

    2.与场合相符的谈论不是妄谈。
    对于“超越”和去除蒙蔽而言,“有价值的谈论”根本上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提出一种超越全人类的创见的奢望是丝毫不必有的,因为世间有太多无言的隐士,他们的境界或许极浅,却也或许极深。 只要所谈事物适当高于(过低则白痴,过高则虚荣)所处人群的常识水平,就能对人有实在教益,就是有价值的。
    ……普通人如何接近哲学?并非只有阅读哲学史古人典籍一种。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件事业,今天的哲学工作者完全可以比古人做得更好。

    未有深厚的阅读,意味着不可宣布体系(当然,更不可指导他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别人的人生导师),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批判(只要他的逻辑是清晰的)。只不过,已然成为常识的批判价值极为有限,且容易找到替代品。

    作为热衷去除蒙蔽的哲学学人,看到他人受到蒙蔽时出手帮助,是完全自然的、本能的事情。若只为保自己的“无过”而冷眼置之,这种清高自守就委实可悲了。

    3.实际上,哲学并不是辩争与博弈,追求无小过,追求自身位置的高下,本无意义。

    4.在独身探索之前,任何人都需要一种信仰作支持。这就是我们互相帮助的理由。

    5.书读到何时再“为人除蔽”?理想主义者,自当一生执着追求,不事俗物。但只为理想生活者,并得不到幸福。

    6.爱哲学者的自我定位,大约第一是在于“自由”。不自由者,太过紧张,往往自省有余,探索不足。但求浅处面面俱到的无过,却不作深究。多有漠视,多有定论,缺乏自我怀疑。作为观察者,保持自身位置的最大自由,总该是很重要的。

    事件四:
    我问为何谎言也能造成真正的感动,得到简单的回答:“不因人废言故”。又,闻人谈及周国平,道“我觉其伪”。

  • 哲学需要解决的事情?找到书上相关的句子显然是不够的。我甚至以为这里的“不因人废言”,几乎接近尼采所言“丑陋的真理”。这句话是对的,但它是一句废话。
  • 哲学应该向人的内心寻找答案。
    (这时我们发现,对人来说,外界的刺激都是虚空和无意的,真实和故意只存在于、也只能存在于自己的内心。)

    2.我为什么推崇周国平?
      刚来到大学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地买了一个新的记事本。那时不到十七岁,性情比现在更为的不稳。我自己一直清楚这一点,所以认为应该在记事本的第一页,抄一篇好文章来为四年的大学生活定一个基调。而这一篇文章,正好是周国平先生的。
      而至今我仍在读他的作品,都是旧作,但常读常新。他不骂人,不愤世,又写了那么多哲学专著和小说(这两样东西大概是实力和实干的表现)之外的东西,所以有人道其虚伪,我无法据理反对。但我仍然会向所有人推荐周国平。
      我为什么推崇周国平?

    一,不冷漠。至少在文字上,他有激情。不像一些名家,囿于成见,作品老皱。
    二,不无病呻吟。在真正的痛苦经历中,清醒,勇毅(没有任何的出怪形态,在妞妞夭折事中)。
    三,有一定才华。周先生所译尼采,确实好读,目前流行版本似乎无出其右。
    四,不自我标榜。
    五,在理性允许的范围内,以善意度人总是好的。(顺便说一句,读读迟子建的小说吧;一位真正懂得敬爱他人的好作家)

    事件五:
    有QQ考哲好友反对偶然性,相信机械唯物主义。他等待有朝一日科学证明一切,而哲学的所有建筑轰然倒塌。

    我仔细思考后以为,这种想法断不可取。
    首先,这种观点的提出实在极轻易,无需多余证明,且无可辩驳;所以,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头脑的懒惰。因为它没有进一步探索的价值,所以实际上,它中断了我们的思索,而表现了一种躺在定论上睡大觉的意图。我相信“我思故我在”,所以,我断不会接受此观点而停止思考。

    其次,我以为哲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为使我们的生活更与我们的本能相协调。既然我们能够在保证理性的同时,以善意揣度现实世界,为何还要使自己陷入悲观(悲观的同时往往伴随思想的迟钝)的境地?

    ——————————————————————————-
    ■以上总结,尽属冇根乱想,仅供来日比照取笑,别无他意,别无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