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遇到的募捐不少,但真正达到很靠谱地步的不多。希望工程就不提了。只举个身边的例子:上回在新区车站遇到一帮学弟学妹发募捐传单。老刘接了传单,就开始问捐助对象的详情。出乎意料的是,小同学憋了半天也只说清是为了“帮助山区小学”。我看问不出东西,就把传单细看了一遍——结果发现,除了那位同学所说的“山区小学”四字之外,还真是没法在满篇国旗下讲话式的煽情之外找出额外的实际信息。于是,在那位同学的执着凝视之下,老刘只好岿然不动,双眼死死盯住传单作文本细读状,一直等到他被我的阅读速度雷倒、黯然离去为止。

何谓靠谱的捐助?“非功利”当然是第一要义(企业、名人、宗教组织除外)。但我感觉还得另加一句——不能是为了施放某种泛滥的善意。捐助如果不是出于很具体的关切,就比较难免居高临下的嫌疑。而具体关切的产生,依赖于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信息——很古怪的现实是,它在我们这里往往就是没有或严重缺少的。这很尴尬,而且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不够靠谱。

这里有一个很靠谱的捐助行动,如果你看过赵亮的《上访》(网上已有下载),就更加容易理解它的靠谱之处:

http://www.douban.com/event/11271356/

这是一群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但捐助可以让他们活得更温暖;花上一周时间他们也能各自找到御寒的方式,但捐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少一点点琐碎和艰难。这不只是大自然的寒冬,也是人之贪婪、卑怯所带来的人类的寒冬。我们不能指望春天立刻来临,只能想象那些年轻人扛过去的被褥能够铺天盖地,稍稍安抚这个社会的创口。或者至少让那些绝望的痛哭,可以藏身在一件件宽厚、干净、松软的织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