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

木偶一般地行走

2003 年 12 月 14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木偶一般地行走

当我穿着厚重的大衣在校园里木偶一般的行走
木偶一般地走过你的跟前
你给我鼓励一般的轻松表情
虽然我的眼
被遮住了光亮
虽然我陡然炽热的激动
已经焦灼,但纵使行将喷涌
表面仍旧木然
因为我畏惧任何改变,现在已经那么足够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这木然如此脆弱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地
想变为一个白颜色的幽灵
在你的上空缓缓回旋
没有人看得见
可以在半空里上下狂奔
释放那些压抑不住的能量
没有人看得见我挥舞着衫衣
让寒风在血管里穿过
出来的,
居然是火

我却在木偶一般地行走
暗地里收集一些温暖的东西
放在一个笼子里
然后日思夜想地策划着
怎么逮到一个绝妙的机会
把这些东西释放到你周围
然后骗你说冬天灿烂的阳光
已经把寒冷赶回山洞
呵,
我是个多么诡异的幽灵
你是个多么美丽的幻影

呵,美丽终归只是美丽
我仍然只唤你为幻影
只有距离
以及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使事物变得深沉
纵使沉浸得不能自拔
纵使诉说得那么急切
也仍然需要如此这般的等待……
——一切比想象的更艰难

只有万分偶然的机遇我突然看到你的心魂
淡淡然的实在
远不是那些迷醉人的表象
然后确定自己能使你幸福
郑重的我才决定永不离去
所以我不会真的有奢想
所以请原谅我那么的冲动

你不知道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
我已经在心中预存了一份忧伤
万世轮回一样的忧伤
世上没有真的归宿
缓缓逝去的是不愿失去的全部
没有辩解
我心底知道这一切
知道这一切
你却不必明白
这万世轮回不改的忧伤
正像人们出生
就知道必会死亡

阿,
哲学的问题使我犹豫
哲学的书使我晦暗
我是一个木偶
晦暗和犹豫擒着我写出这些没有韵脚的文字
只是
我又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幽灵
现在还迷失在你的美丽之中

零乱的断行句子

2003 年 12 月 12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零乱的断行句子

呵,昨天傍晚我看到你了
我们擦肩而过,不是吗?
那一瞬的眼神那雷霆万钧的撞击
你知道吗,我脚在挪动
内心却已经是个被雷劈过的炭人
彻底瘫痪,彻底死去
当偏执的理智告诉我,莫再拾起早已寂灭的奢想
我心中堆起更痛切的沮丧。

单纯而善良的你呵
善良而羞涩的你呵
你原来知道我固执而容易自伤
原来知道我的言辞总是走样
你回复了我的邮件
你的伤害如此甘甜
天哪,我现在置身于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你怎么会有那样的猜想
难道你不懂得淡忘
难道你当年,真的注意过那些不起眼的角落
那些不起眼的巧合
那个单薄的人
这怎么会呢,怎么会呢
怎么会呢
围着你的人那么多
我站得那么远,而且身上
抖不出一丝毫的亮光
怎么会呢
难道你早早就看出
我是真的

你告诉我,这一切没有使你感到不快
就像一句鼓励
在催生我刚刚压在心底的惆怅
我慌了
四地寻找遗失的语言
你在欢欣地路过
你不介意你活泼的眼,看到我不合时宜的晦涩
宽容而善良的你呵
我只好用断行的句子
掩盖自己的语无伦次

你什么也不必说,是的,什么也不必说
无论我啜饮的是甘甜还是苦涩
只想你保持住微笑
幸福的,令人眩晕的微笑
幸福的,令人眩晕的微笑
即使是临时,即使是瞬间
让一切就这样凝固
温和可爱的你呵
我好好看你一眼就已知足
然后
即使长眠不醒

因为我不知道,将来
当我
买不起一座缤纷的花园,只能带你去芳草零星的草甸
你还会对我微笑吗?
找不到一把华丽的大伞,只能用淡绿的树枝为你遮阳
你还会对我微笑吗?
除了苍白与热望,身上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夸耀
你还会对我微笑吗?

当贫穷的我
终于自惭形秽地走开
回到
我所属的淡苦的高原,没有人烟,可以游荡,真的自得其乐
不需要你宽容我的笨拙与不合时宜
然后
一个人,将你的名字放入对天空无声的柔唤
一个人,夕阳背后远渺的剪影静立
一个人,除了满足还是满足
一个人,除了凝望还是凝望
那时
暮秋的黄昏,你挽着合适而且令你骄傲的侣伴路过。

你还会对我微笑吗?

明知没有自救的希望
却要为寻觅失落的灵魂歌唱
我曾经无数次地歌唱
真实与虚幻
虚幻与真实
一个巨大的哲学问题在我脑中盘旋
我从来那么容易满足
从来那么容易欣喜
为什么这次没有给我的
答案

那么巨大的哲学问题在我脑中盘旋
贫弱的我
如何经得住纠缠
我宁愿做一个只知耕种的老农
只知凝望的哑童
什么也不知道
只默默地留住你

那一瞬的撞击
似乎真的含有感动是吗
似乎真的含有微笑是吗

愿上天冷冷地击毁我的喉舌
击毁我的躯体
给予我永远沉默的特权
然后
将我卑微的眼睛悬于高高的天上
看你为天空的湛蓝而感动
看你望天空单纯的微笑
看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二锅头

2003 年 11 月 16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

二锅头

1
有阳光。明亮的阳光被树叶,栏杆和白色的墙壁反射,看着心里极暖和。偶尔有微风晃动幼树。 有人缓慢而有节奏地用竹帚清扫落叶,沙,沙,发出时间消磨的声响。
竹帚声音停了,又听见有什么东西在风声中嗒嗒嗒,嗒嗒嗒; 远处想起身探个究竟,却因为身在阳光最温和又无风的角落,慵懒而留恋地不舍得动一动。
远处又隐隐听见缓慢敲击的声音。工匠们在拆卸新校舍的脚手架。 午后的校园并无喧闹感,却也没有停滞。
刷着白漆的旧木栏杆被太阳暴晒得干裂松脆,有的灰色木屑终于脱落,随风飘散。

阳光均匀地映射入寝室。在门边高耸的衣柜上,有室友带来的半瓶二锅头。

远处原本不叫远处,这只是他的地址而已。住得久了,就把地址作为了自己的名字。

你们用这个地址,就可以找到他。

2
酒是一样好东西。
啤酒,你喝的是潲水,不是酒;葡萄酒,你喝的是葡萄,不是酒;将果汁倒入酒中,想要缓和酒的烈性,然而此时你喝的是果汁,不是酒。
二锅头才是好酒,去掉了前头的杂质,去掉了后头的杂质,留下中间的最为纯粹,这才是好酒:即使是劣质的二锅头。

3
单车也是一样好东西。骑单车的感觉与飞行十分类似,畅快,没有阻滞。
高一的暑假,远处借了别人的单车,天天在校园里一圈一圈地飙行和滑翔,遍历了所有可能的路线。
有一天,他突然地、第一次感到校园的局促。当他再次滑到校门的附近时,一阵难于抑制的探险心理使他倏地一拐,破天荒地独自出了校门。骑过一段砂土路,到了柏油路的国道入口时,他又毅然一踩脚蹬,将自己裹进来往的车流里,向前方繁华的街市驶去!
这件并不需要太大勇气的事情,却让远处感到无尽的新奇和兴奋。
公路延伸到一片开阔的田野,田野尽头是绵延的山脉。四周无人,远处可以毫无顾忌地张望。配合着风声,头脑里忽然流过一串男高音的,类似于电视里意大利歌剧的华美旋律——然后,他居然放肆地引吭高唱起来!
很快,镇中心已经到了,远处却仍然在呜噜哇啦地、旁若无人地吼着他的“意大利歌剧”,声音盖过闹市的喧嚣。他双手脱把,得意地让车在人群中穿行。人们各自匆忙,并不惊愕。
四下寻觅,闯入一家音像店,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盘“世界名曲”。包装精致,却积满灰尘。里面有《命运》,有《蓝色多瑙河》,有《胡桃夹子圆舞曲》,还有《摇篮曲》(其他的就一概不认得了)。

买下,回家,又是一路高歌,似乎从此开始了无穷美好的新生活。

单车如二锅头。音乐如二锅头。

4
现在,却已经是大三了。
二锅头,喝。

……味蕾慢慢麻木了。终于,甘甜从舌根处漫溢出来,充满整个口腔。温热已经遍布了整个胸膛。他想起了那位如同一汪清池一般的美丽女生。
那第一年的夏末,在物理楼和数学楼之间的藤架下,他就看见了那一汪清池。在四围人群的喧嚣中,竟然可以显出空灵和安静。他看到水的柔软弥漫,而那一池清澈上却没有一丝毫的涟漪。
那就是安静。那么安静。啊。

远处猛地灌了一口,被狠狠地呛着了——他其实还不会喝酒呵。

5
冷酒初喝到嘴里,似乎是凄凉的。
酒这东西,其实却是最为温热的,温热得可以溶解胸腹内所有积存的冰结。
该溶解的都溶解了,胸腹内也就空了。
空了多好!所以说,酒这东西真的是好东西,真的是……

——二锅头慢慢地流渗着,挟着更多的温热。

6
帕斯卡尔31岁的时候,忘却了这个世界;除了他的上帝之外,忘却了所有一切。
他“快乐,快乐,快乐,快乐得流下了眼泪”。
这位物理学和数学的学者、哲学家,从此结束了他的世俗生活,
开始他仅有八年的纯宗教的余生:开始在“不是哲学家和学者的上帝”身边虔诚地快乐。

他竟然就这样忘却了这个世界——头脑如此清晰的他。
二锅头……却不是上帝。

7
醉了,真的醉了。啊,要写酸诗。要为那一汪清池的美丽女生,写酸诗,写……
远处一脸的朦胧,眼睛却直直地盯着屏幕。嘴木然地张着,是在费劲地想词;嘴一闭眉一垂,就哗啦地敲起键盘来:

夜莺啊!

你……

你柔和鼓动的翅翼
竟然如此芬芳
比中秋故园的桂树
都要清香
远处从中闻到了童年香醇的记忆
无法自抑地舞蹈啊!
你何至于如此郁闷呢
夜莺啊!

你柔和流转的声音
竟然如此纤暖
比初夏草甸里的细风
都要飘然
远处毕生的等待,却只听闻过一两次
——无法自抑地思念啊!
你何至于如此郁闷呢
夜莺啊!

看俗世里精明的人们
他们多么浑浊
在轻浅处圆熟
在脏腑内浅薄
远处单瘦而粗糙的灵魂,也远远逃离
可是你怎么办啊!
你为何还如此微笑呢
夜莺啊!

远处在漫远地向你呼唤
向你呼唤!
以漫远的自卑和热切
向你呼唤!
远处孑然站立,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呼唤
——你可曾漫远地听到?
我如何才能懂得你呢
夜莺啊!

写完倒下,哭一般地笑起来,想到诗这东西还真不是人写的。然后拉上一角被褥,预备睡去。然而忽然又自觉得清醒了——或许,本来他就没有醉。
轻叹一声,终于还是睡去了。

8
他看到她美丽的眼了。
向这边温和地笑着,仿佛在笑一个早已被戳穿和洞悉的人。
这,这是真实还是虚空呢,他痛切的向往前者,然而——这太不可能了,太不可能了!

夜莺。
当你掠过我的肩头
血痂轰然破碎
过去的一切都漫涌出来了!!

9
为什么总要写夜莺呢,或许是因为远处常常兀自陷落于冷寂的黑夜,并且往往在冷寂的黑夜,过深地渴盼温暖的歌声。那时只需一点点,耳语一般轻的声音,就足以让他感到永生最大的幸福。

十八岁那年的深冬,他写过一篇东西叫“十八岁那夜的逛荡”,要记叙那次雪夜的不归。最终,没有写出来。无法写出来。

记得那一夜,他踏着僵硬的积雪出发。
物理楼前纷乱舞动的乌鸦,在灰暗的天空里不断的“啊!”、“啊!”,如悲伤得写不出诗句的诗人。
无休止,无休止的游荡,如业已死去的魂灵。
十二点了,所有的门都已向他紧闭,所有的暖气都已与他隔绝。
似乎只剩他一个人,对这大地之上的寒阔天空自由呼吸。

他在东门外无人的大街上奔跑,奔跑,奔跑。一直到小西天,再折返回来。在“京师大厦”前面捡到一张纸片,翻开,居然是一张被遗弃的贺卡:
赵××: 祝 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张×× ×年×月×日

阔笑在大街上煽起……

……那时,他的夜莺应该在香甜地睡着。心香蕴藉在梦境里,香甜地睡着。
然而也或许,那夜莺的表象仅仅是幻影,从他的想象中生发,最终也将和他曾有过的多数的想象那样,在现实面前显得无比的缥缈和荒唐。

10
他却仍然在快活地想象着。
应该如何称呼她才好呢?夜莺?池水?她的外表远比夜莺好看;池水这样的字眼在她面前也显得太过空洞和简陋。上天让她出现在人间,人间却没有来得及准备适合她的形容词和名词。
阿,应该是个快乐、敏感而含蓄的天使。
她一定曾经疑惑过,甚至曾经有过忧伤,然而因为如此敏感,当她看到清晨氤氲的雾气、慷慨的阳光、草尖上华美的露珠,欢欣又升腾上来,脸上又有灿烂的微笑;而疑惑和忧伤被收藏。

11
人实在是一样最难于应对的物种,他们的熟练总能让你尴尬、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无论你在独处时是多么的自足和得意。所以远处通常采取的策略是——远离不熟悉的人群。如果说人的世界是一圈的盆地,那么远处就是以一种极为阿Q的精神,将自己解放在了山的另一边。
而现在,远处又几乎是无限义勇地从盆地边缘的山头俯掠下来,同时费力地使自己表现得中规中矩、与人们相近,以防被视作怪物。——他做这些,只是为了那一点从那一汪池水中望见自己倒影的可能;望见了倒影,池水却是没有涟漪的。
远处只是个俗人,而且又还是个失败的俗人哪。

12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压断了校园里众多的枝杈,满地狼藉。
然而谁又会说,这是雪的过错呢?
所以那些伤树,仍然执著地举余下的绿叶,为各自身旁的白而柔和的雪做最妥帖的陪衬和最认真的赞美。

13
在听马斯奈的《泰绮丝冥想曲》。
没有人愿意在如此完美的旋律中插入自己粗糙的音符,如同在一幅名画上涂上自己的一笔墨污。远处两年多以来的每一回冲动,都没能抵消这种沉重的负罪感。
如果人间不曾有迁徙,不曾有离合;如果远处能够永远站在不算太远的,像现在那么远的远处,那么,他所期许的最恒久的幸福早已经寻得——他已经彻底地知足。

然而,世间的众生之所以永不能真正平静,不全是因为无常的将来么?这强大冷酷的无常的将来,这可诅咒的无常的将来!它挟持了多少原本甘居远处的灵魂,使他们无奈而又迫切地坠入世俗爱情的枯燥洪流!

这可诅咒的无常的将来……

14
胃中的二锅头还在翻腾,如同万难浇灭的熊熊火焰。远处游荡到物理楼,上网,去天涯论坛。天涯里有一些和远处一样的人,永远那么的执着和认真,认真得让外人觉得可笑。他们的文章正如二锅头一般的直白和浓烈。
……蓦然,他竟看到了她的背影。
不由自主地跟随出去,
跟随出去。
她回头,
四目遥对。顿时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空空洞洞。

自己在做什么!远处满心懊悔地顿住,转身逃走,飞一般地在楼的另一面狂奔。
希望世间所有灯蛾赴火的蠢举,在烛的眼里都只是一场毫无痕迹的闹剧。 是的,“闹剧”;不用这样自欺的词语,如何能缓和远处不能止息的自责呢?!

15
一个叫哑孩子的诗人说
天空和大地是一道
永不弥合的伤口
所有飞翔的事物都站在世界的痛处

飞机都在飞向地球
远处还不是在飞向你
那是一条螺旋的弯路
让他在外面久久踟蹰

16
我满身的灰垢
却从未将尘土舔拭
舔拭,是一种造作

我不走得切近
却在最远的远处呼喊
呼喊,是一种生活

17

等脚下的路途
穿过洁净酣畅的瀑布


等俗世的尘土
不再使你呼吸急促

18
已经是黄昏。
暮色浸泡在浊重的霾气里。斜阳显得苍白而柔弱。路灯已经朦胧地亮起。
远处的单车平稳安详地行驶。风吹动他蓬乱的头发。现实的霸道强硬,使他很觉得自己的滑稽。
然而他又是那么强烈的感觉到,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温和可爱,让他刻骨地留恋。甚至眨眼的瞬间都要担心它们的逝去。
忽然明白,他其实那么的热爱着这个世界;而且其实,还应该热爱这个世界所给他带来的一切,无论是恩赐还是强加。 终于,他做了决定。

对于那令人生畏的俗世,不再做忧郁的逃避,而要做欣然的接受;对于那想象之外的幸福,不再做生怯的遥望,而要做热烈的追求。

对于那可诅咒的无常的将来,远处要如同当年一样,高唱着“意大利歌剧”,踏上愉快得全身叮当作响的飞驰的单车迎接它。
是呵,远处要如同当年一样,高唱着“意大利歌剧”,踏上愉快得全身叮当作响的飞驰的单车迎接她!

19
将引你
作一次生命般漫长的
旅行——

引你爬上城外云蒙山上的烽火台
那边的长城瘦窄而悲凉;
引你攀登高高的山冈,那里每朵美丽的花
必偎依一个古老的死亡

走进这座城市最深的胡同
听颓矮四合院旁蔬菜的叫卖;
走进图书馆旧馆二楼的阅览室
在昏冷的灯光下读取亲切的时代

走进泥泞的集市
听卖鼠药人的喇叭里腐旧的歌曲;
走进细雨的深山
看望坐在门槛上观望远方的老妪

走进你的家乡和我的家乡
礼貌地问候彼此门前树下的蚂蚁;
走进你的小学和我的小学
郑重地抚摩那些时光残存的痕迹

走进空气淡苦的高原
听我沙哑地唱歌;
走进春暖花开的大海
听我懵懂地读诗

……

……最后,旅途的最后
引你在无际的荒漠中
奔走
这时我突然为永世的孤独
颤抖
这时我开始为苍生的谬误
哭吼
这时你温热的手指置在我
胸口

20
不,不,
其实我只想带你去 一个 地方。
远处南方的家乡
层叠有浓绿的山冈,
其中有一座特别高远和宽阔:

那座山上,
风吹草长,
白云蓝天,
牧歌悠扬。

无语的○三年

2003 年 08 月 09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无语的○三年

  所有被称之为忧伤的东西,都仅是十足的虚幻;所有被称之为彷徨的东西,都仅是临时的迷乱。
  我们活着,乃是为了享用幸福,真切的幸福,难言的幸福,延展无限广远的幸福,足以欢悦终生的幸福:给自己以幸福,兼同他人的幸福。
——○三年六月十日晚

  可否疾行,用一纸干涩的净白,擦拭途中所能见到的所有的浊泪,让所有习惯冷漠怨恨与悲伤的眼睛看到生命本真的亮色?   可否呐喊,唤起人心中一切原本明晰的念想,从而从这盲目的世界荡涤去一切的不洁,从而让人们都得到一星的希望?
——○三年七月十九日晚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是一位干瘦的耄耋老农,手持一串自种的葡萄,向我们灿烂而且天真地笑。这灿烂与天真是如此真实,让人感到一种凄凉。我本想将这照片放到首页,可惜找不到了。
  而现实却往往是如现在首页的老伯,观之我们竟无法悲伤,竟没有可供宣泄的情感,而只有沉默。
——○三年八月九日午后

  农民是保留着故去时代的东西的一个群体。现在,他们被我们所忽视所遗弃,无法前行。
  然而,扔却了他们,我们又何去何从呢?
——○三年八月九日午后

做作的曾经·寻者走过·笔记

2003 年 05 月 16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做作的曾经·寻者走过·笔记

■2003-05-16
第三次更新,以下为旧话:

  一个同学看到我昵称是“寻者”,说看起来我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我一笑,却不知怎么回答。
  一直觉得自己内心有一片广阔的荒原,日夜在荒原中跋涉,寻找智慧寻找爱,仅仅是为了维持一个独立的生命所需的基本的尊严,并无更多奢求。况且,我还经常偷懒经常麻木,实在愧对生命,愧对这“寻者”二字。
  春天来了,我看到繁密的白杨叶和自行车的钢圈翻动灿烂的阳光,心想应该找个角落安静地全心地去做一门学问;不然,怕又要流于浮薄,陷于迷茫了。
  ——所以简直想戒网,sigh。2003-04-09

■2003-04-09
第二次更新首页,把旧话存起来:

过了这么久,再来看这个地方,发现必须要把这首页的文字换掉了。
发现当人在郁闷里试图挣扎出来时,往往要龇牙咧嘴——
正如我在那个失落的暑假里做的这个黑不溜秋龇牙咧嘴的网站一样。

曾经的热烈的经历,是值得回味的。记住它们,可以避免灵魂可悲的麻木或曰沦丧。但表演出来就怕有点小丑味了……
我只是想说,平常寻者还是宁静着生活的;或者至少是向往着宁静……

比如有人喜欢闻自己的脚垢,觉得味道醇烈有如美酒,以致频频在人前演示,而招来众呕
我不是狂人,怕当小丑,怕恶心了别人,所以发现躲个角落偷偷闻取者,才更聪明些。

■2002-11-30
什么是幼稚?

是写字时一顺手就写出了“我”字;
是说话说出前半句,就马上变得畏畏缩缩;
是常常在一张本画完的图画上涂涂抹抹;
是只知道什么是幼稚,却不能摆脱;
是冲动和冲动后的羞赧;
是冲动的同时,却有一些庸俗的顾虑;
是冲动和不顾一切的矜持。

——打《BYAAC》时提到了“幼稚”,然后就想出这么一段话来。

■2002-11-29
  最近经常想把这里的黑色换掉。
无聊间去了趟榕树下,却在“指间岁月”里陷了好些阵子。那里的帖子是雾一般的,看完之后并不能让你记住什么东西,总是一种茫茫然的感觉,几乎可以说是空虚。那里有一群的人,在那里不断的重复着关于生活的几个屈指可数的主题。似乎发帖,只是为了互相感知彼此的存在,从而去摆脱孤独——但是,他们自己也清楚着,灵魂的孤独其实是没有任何办法摆脱的……这一群孜孜的人!
这却很吸引人,正如最近我常在自习累了时听的莫扎特,正如最近常看的里尔克的艰涩沉闷的诗。
似乎茫然就是一种浪漫。

我想,我是担心自己背负不起这浓重的黑色,才想换掉。

但是又想,或许我以后,又会变的。准确的表达总是难以持久——因为我还幼稚。本来的,一个尚在成长中的人,就还不能表达。因为否定自己将是很经常的事。况且,还有这么多事要去做。
所以我永远不能找到任何一个这样的东西——我可以指着它说,看,这就是我了——除非它每天跟着我变化。

所以这黑色,也就不急着换了。

■2002-11-04
今天把首页的文字换了,老版本的copy如下:

很久了,都是键盘的敲击。而内心的底部,似乎有些麻木了。
而我想起了以前我是疯狂地思想,疯狂地写过的。
拾起曾经的回忆,那曾经热烈而将要发霉的日记,一阵莫名触动……

……我想我会被这感化;
我想我会回到曾经;
我想我会找回原来的自己……!

一定会的,我想象着;但现在头脑一片凌乱,只是在让键盘敲击着……

■关于这笔记    2002-07-17
其实又怎么能叫笔记呢,然而我只能找到“笔记”这个词。或者我让笔作为我的想象了,然而也或者我会真的先用笔写了,再打上去。

做作的曾经·○三年春的做作

2003 年 05 月 12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做作的曾经·○三年春的做作

  那晚上自习,不慎睡着,一觉醒来,外面已经下过了一场小雨;只觉得浑身发寒,
心中凄冷,一时难抑,写了下面一堆骛乱的字:

  多么渴望着回到有纯粹理想的年代呵——

  高三的时候,向往大学宽松的环境,可以在图书馆自由的读书;向往新鲜的世界,
感受各样的激越的灵魂…

  正如一扇通往外面广阔世界的门就在不远处敞开,心中自然的迫切起来了,于是为
之做了许多事情。

  然后,我终于是来了,外面的世界,我看到了,看到了许多许多。庞大的图书馆,
古旧的书籍,竟然不能吻合我少时的梦想;生涩的物理学,将乐趣深埋的物理学呵,怎
锁得住我向往自由的灵魂?

  是的,我知道了许多。饱睡后显得疲乏的思想,在人类所有的智慧的上空反复游荡,
却竟终未在任何一处安然降落。是的,我悲伤地叹道物理学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并没有
足以抚慰自己的终极的意义。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崇高呢?啊?  ——于是,我又
开始去寻找真正的崇高,真正的崇高……

  顽执的理想主义者啊!你要去那里寻找去呢?就不害怕迷醉吗?——果然,我陷入
深深的迷醉了啊。迷醉的时候,眼里灌满了浑浊的世界,然而近些看,却是空空洞洞,
一片虚无!天哪,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睡去呢!睡去!让这一片混沌自自然然地消散,
最后终于达到心底的澄明,多好!然而不——我又怎么能睡得着呢?纵使是困倦到了极
致,难以言述的地步,我又怎么能睡得着呢?弱火一星的生命的源力量,在我的胸腔最
深处扰动,即使根本看不出来它有爆发的可能,它也仍然在我困倦的胸腔的最深处扰
动,让我始终不得安睡!于是仍须揉一揉惺忪的双眼,向着一切的的可能摸索而去!

  多么渴盼有一位神,给予我快乐与清醒!让我能在这苦旅间或得以深呼吸一次,哪
怕得到一丝毫甜美的感受,也是万分珍贵的了……

                        二○○三.五.十二 晚 于教四

  后记:很久未有过反思,使得此番挣扎得更为的艰难。就上面那一点,写得非常乱,
但写了一个半小时;到最后自习室要关门了,只好草草收尾。
  有点觉得上面的文字不像我的风格,想是那时略微有点发烧:P

  人原本就过于的渺小,生命原本就过于的沉重。然而造化的荒唐,怎竟让一个平凡得
不能再平凡的寻者,去肩负一个注定如此理想主义的生命呢?

○二年末·失去

2003 年 01 月 26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二年末·失去

   我以为我已不再能够感受寒冷
   因为实在太冷    ——失去
   随身听,书,写了一年半的笔记《审视》,书包,钢笔,电脑里的资料……虽然我能够怀着一心的自信说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但当这些伴我多时,曾经熟悉异常,曾经在脑海里起过多回描写的构思的东西一件一件地离我而去不再回来时 。 当曾经那些或热烈或悲凄,或理想或实际,一挥而就或字斟句酌的文字怎么也无法想起而又无从查阅时,心中真的怅惘,真的怅惘,无所适从。
   而时间又从这怅惘中一天天过去, 也像那些被我弄丢的东西一般,再也不回来 。
 对于我,只有未来才能感到一点温暖的光亮 。 但我怎的却总是如此地珍爱着我的过去呢?……这,只能徒增痛苦罢了。
   那本丢了的书,我只看了一遍,记得上面有段文字告诉我所有对痛苦的言说都是矫揉造作,真正的痛苦是不能言说的。所以,我尚没有痛苦,只有怅惘,浅薄的怅惘。
   已成年的我已懂得,轻易地称一样东西为心爱之物只是婴童的滥情。所以我至今尚没有 。定要说有,也就是我的生命了。
   但是,这不是一种全心的疼爱。我总是只能以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它,端倪它的成长,看到十分可嘲笑的地方时,却笑不出来;看到一些可喜的地方时,也笑不起来;看到丑恶处不能彻底厌恶;看到心痛时,痛已早变得淡了。
   然而却有真正的珍视,或许是因为偏执,也或许是因为18年前,我就拥有了它,然后拥有了这么多年吧。
   而这18年,我又经过多少次的粗枝大叶,多少次的造物弄人,失去了多少与之相伴过的东西——这些,记得起的,都该深深怀念。

   白日梦里碰到过这么一个写作者,只有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他才在户外的一个墙边写他的书,书名就叫《阳光边的文字》,他说,写的时候他会不断的变动位置,保证他的纸和笔有一部分沐上阳光, 他就用这样的纸笔写出的文字去温暖他人。
   我忽然说,愿所有不寂寞的心灵都得到快乐,愿所有孤寂的心灵都得到宁静。
   而在那阳光的墙边的半张身影里,我却看见了浓重的孤寂。

篮球课作业

2003 年 01 月 01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篮球课作业  物理系○一级 刘寻 学号:01261045

 说实话,我对体育未有起过真正的兴趣。虽然看奥运会有时也大呼小叫一些,但那是十足的伪球迷行为——没有中国队的比赛我是绝少看的(当然,没有外国队的同理)。

 在进篮球班之前我是足球班的,一年的折腾的效果是让我一接触足球就欲呕吐。我对足球这种运动是很不屑的,以为这种动脚的事情,但凡会跑的活物都能做,况且,我们明知道大多数的兽类都有四只脚,脚的方面的事情是人类的短处,理应扬长避短,多发展上肢才是。大二开学我毅然而且决然地选择了篮球,这正是出于弘扬人类文明的考虑。

 当然我还考虑到,对于篮球,我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当年高中的时候,家里逼着我去做体育锻炼——而我显然是不会去做跑步之类的枯燥难耐的活动的,乒乓球之类捡球太累,想来想去,还是篮球个头大好捡,于是开始偶尔拎着皮球上球场转悠。当然是独自一人的。若是有人参与进来欲打球赛,我此日的锻炼即宣告结束——在旁边看一会,然后将球托付给某熟人,顾自“扬长”而去……

 篮球的好处在于,练球可以成为一种舞蹈,就是说可以练得手舞足蹈。皮球是有无限种拍法的,比如我就曾经尝试过使用醉拳的步法拍球,居然如行云流水,顺畅无比。可见这种运动的方式可塑性极强,能够全面锻炼人的肢体运动能力。

 另外,篮球还能锻炼人的情商,端正心态。比如上学期考投篮,我在考前练习的时候,往往十投一中,十投两中三中,皮球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或上或下,用力不是偏轻就是偏重,这大大锻炼了我的耐受力。结果考试时一炮打响,十投七中,竟然赚了别人一句“神投手”,喜不自胜。 这学期跑篮预考时,第一次叫到我时,匆忙穿好鞋上阵,竟然凭借轻巧的身手得了27秒的好成绩。可惜由于体力的不济,再次考试时,正好处于浑身瘫软的低能量状态,这时体力起了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在最后时刻,我的一记远投,实属直觉的误导,是因为能量不足导致了第六感灵敏度降低),终于操作超时,未能及格。所以吸取教训,最后考试时,我一定要养精蓄锐,夺取胜利。

 对我来说,篮球的最大坏处在于——累人!当然,携着篮球上窜下跳,也并不是太没有趣味的事情,但十五分钟之后,如果不启用醉拳的步法(或者其它的武术或舞蹈动作),我就再也难起任何对拍球的兴趣了——所有的心思都将被疲惫感占据。幸好有这种步法和拍法的灵活性,才使我现在不至于一碰篮球就欲呕吐,而只是有时条件反射地觉得浑身发软而已。

 还有一个坏处在于——没人性。呵呵,夸张修辞,勿要惊诧。记得老师说过,打篮球者必须要狠,并举例说明:老师的老师(即师祖)现在年事已高,然而威风依然,跟人打起篮球来,竟然发狠以至于使绊。 而实际上我打篮球多年,竟然没有打过一次的球赛,只因为不愿意冲撞。在此我领悟到篮球亦是一种需要“兽性”的运动,从此我的以篮球弘扬人类文明的想法破灭,也成为一大遗憾。

 当然,我深深明了一年的篮球课对我们带来的益处。它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并且也带给了我们生活的乐趣。练球的间隙,扒在铁丝网上看老师演示跑篮——以一种潇洒的长臂猿姿势,腾云驾雾一般地哧溜哧溜到达栏下,轻巧地将皮球递入篮内,激起一阵掌声。其精彩程度远过于《动物世界》并更有现场感,真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我虽不能为,心向往之。或许将来我再也不会像这业已过去的一年那样每周打篮球,但自己跟篮球毕竟扯上了点关系,以至于有时我却也会看看NBA,而想必将来跟人吹牛的时候,我还可以说,嘿,篮球方面别跟我瞎掰,我可是学了一年的“篮球专业”的!——当然实际上我也明白,篮球是一样伟大的游戏,及至现在,自己也未必(或者说八成还不)懂得篮球。

从科学,宗教,艺术看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

2002 年 12 月 01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从科学,宗教,艺术看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
    物理学系○一级 刘寻(学号01261045)
概要:本文就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科学、宗教、艺术这三个最典型的方面进行了探讨。科学,是最严谨而值得信赖的,它是在不断的被证伪中发展的。宗教是从虚无中产生,所以无可辩驳,适合安抚人类的痛苦和浮躁。艺术则只是对世界的一种表达。这三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共同得满足着人类的精神需求,并使文明不断发展。
关键词:人类精神需求;科学;宗教;艺术
  人类的文化活动,包括科学,宗教和艺术等,笔者以为,从本质上说都是出于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
  科学史家萨顿(George Sarton)曾将真(科学)、善(宗教)、美(艺术)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随着高度的上升,真、善、美将越来越近,在最高点达到完全统一。而又有人认为,回顾历史,我们还能找到另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在那个倒置的金字塔尖上,科学、宗教、艺术等都汇集在一处,都处于萌芽、彼此不分的混沌状态。而这种从汇集到分离,再到汇集的变化,笔者认为也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再达到一种高层的统一境界的变化。
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宗教和艺术三者是糅合为一个整体的,比如原始巫术与原始人工制品,既有技术成分,又常常与某种信仰有关,并尽量表现得有艺术性。但这种自然结合只是各方面都刚刚开始发展的原因,这有点类似于物种的发展,在生命产生的初始物种是很少的,进化之后才有了物种的分化。
  同样的,科学、宗教和艺术这三种主要的文化活动也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后才分化开来,并分别承担了人类各方面的精神需求:
          一、科学——不断的探索和自我否定
  科学原本的意思即是知识,但世界上事物的复杂性和科学所追求的客观性决定了一切的科学理论都只能是“相对”的,被称为“绝对真理”的知识永远也不可能找到。批判理性主义提出了证伪原则,认为一个好的理论,应当是可证伪度高的理论,其理论表述的内容越精确、越普遍,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可证伪度就越高。科学的目标是寻求自然系统中的事实及原因,一切都讲求有依据,推理严谨。而人类目前的所知是有局限的,所以科学家可以在大自然的体系中,追究彼此的关系与原因,但对整个大自然的存在,即最终的来源问题,由于所掌握的依据有限,便无法探讨。
  一般看来,科学的严谨性使其可以得到最为广泛的信任——这一点是其它文化活动所不能及的。人们可以借助它得到世界的最为清晰的图景。但可以拿电脑显示屏作为比方,这个图景可以不断的变得更清晰,但永远不会是实物的完全真实的反映,而只能无限接近。每前进一步,就是对原来图景的一次刷新(即否定)。而这前进的探索是永远不会到达终点的。
          二、宗教——想象才能是最完美的
  宗教里的教条就与科学不同,它已经被定义为绝对真理,就是说,它直接告诉人们“这就是事实”,让人们深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由于它没有经过推理,完全是出于一种“想象”。自然的就无法证伪。
  所以它实际是停止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从而减少了人们的痛苦。所以“宗教真理”和“科学真理”之间的“较劲”是没有意义的(愿意探索的就信后者,不愿意探索的就去信前者吧)宗教真正普遍的意义还是在于维持人类心灵良好的秩序。

  探索是会让人感到痛苦乃至疲累的。而没有足够理智的探索,就导致“多少人在与自我孤独的对峙中饱受煎熬,更多的人因为面对自我之孤独的恐惧而逃向渲泄中的快感,这正是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原因,毒品、性交易、纸醉金迷,这是这个时代心灵苍白者的逃城。”(一位基督教徒所言)

  正如一位教徒所说:“其实没有来自永恒的救赎之光,人在心灵中的求索是不会有结果的。”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用一位基督教徒歌颂上帝的诗段来表达或许是最恰当的:
……
可是一切又都难说,你应该没有错
因为人类的本性带着缺陷太多太多
正如你举起牧羊的鞭子
为的是不让羔羊走上迷途去受饥饿
……
           三、艺术——我们都需要表达
  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讨论很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也显得错综复杂。笔者冒昧的认为艺术的内涵其实可以简单的用“表达”二字概括——不需要其它多余的描述。艺术并不是“美”的代表,而只是因为人们都爱好美好的东西,所以当人们体验到美的时候就愿意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人们想表达的并非全是美的东西,这就是所谓(审)“丑”艺术产生的原因。而艺术家,则是那些表达得最为成功的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经说道:“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笔者窃以为艺术所追求的“普遍性”仅仅是它的表达能得到人们普遍的共鸣。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作为一种表达,它所追求的只能是对所表达事物的传神描绘。而人类的情感的底层,本身就具有着相同的东西,不需要通过别的手法刻意撮合。关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用这样一个比喻似乎更确切些,就是科学,和宗教,哲学等等其它的活动一样,都是埋在土中的种子或根,而艺术,则是在地表以上摇曳生姿的花叶。艺术来源于人类生活的包括科学在内的方方面面,而反过来,又能为科学研究和其它的探索提供新鲜的空气和一些动力。
  人类在精神上的需求,就是这样一株一株的“植物”,“植物”的各个部位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它竟然可以理解。”,自然界神奇的自洽性使得人们能够从感性的表达(艺术)中寻找探索自然所需要的灵感;而科学的发展,也为艺术提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达方式;甚至神圣的宗教教义,竟也会因现代科学的发展而改写;宗教对世界的描述是强硬的,有了艺术,它的教条才能以更动人的方式让教徒们接受,乃至笃信不疑;宗教里宣扬的善却又让多少艺术家得到了心灵的纯粹宁静,从而创造出充满情感,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
  本文探讨了科学,宗教和艺术三者关于对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的各自特点,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三者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代表,源自人类的精神需求,亦归于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而积极广泛的接受这些文明的滋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空间,是人们最需要做的。
参考文献
[1] 刘华杰, 《聚散两依依:论科学与艺术的几个一般性问题》,<http://www.taosl.net/liuhj007.htm>
[2] 马继霞,《证实、证伪与教育实验》,http://www.ya163.com.cn/yajy/jiaoshi/lunwen/ziliao/docs/研究与实验/教育教学实验/证实、证伪与教育实验.htm
[3] 江登兴,《我愿生存于当代》,<http://www.godoor.com/text/wenhua/sixiang56.htm>
[4] Roger G.Newton,武际可译,《何为科学真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 JROppenheimer,艺术与科学的展望,<http://www.9s9s.com/books/shehui/kepu/zddq/007.htm>
[6] 何天择,《科学、理性与基督教》,<http://www.godoor2.net/article/list.asp?id=462>
[此为选修课《科学技术与哲学》课期末作业]

后注:那时(○二年)什么也不懂,写的尽是些外行话。不过这算是unliu同学的第一篇“哲学论文”,纪念意义还是有的:)

直支翁 节选

2002 年 10 月 26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直支翁 节选

今天校园的热闹达到了顶峰,校庆日终于是到了。温直支想起当年自己报师大的时候也是很受了这的影响的。觉得校庆,该是学生们大大活跃,充分体现出大学的味道的时候。而现在是连志愿队都没去参加,上午在宿舍看人民大会堂的直播,拿一本小说在桌上掩护,这边耳朵虽一直没听出所以然来,还是按着“理论上”的感觉须得听一下。掌握遥控器的王百万却没这样老实,,他似乎早已验定江总书记的话的所有性质,无须再复习,于是江总书记没讲几句他便换台要搜索他的猎物。这样温直支又担负起维护宿舍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起劲大叫“晃,晃,晃”,正义凛然;而即使到了几个内容健康的台,仍然继续捡便宜的“晃”,因为自己的耳朵被晃得麻木,多晃几下也不觉得心虚,这颇有点近于“掩耳盗铃”的道理。轮回到了校庆讲话那台,必然提前噤住不做声,以确保不显露自己的真实意愿而招致笑话。

下午便是玩电脑,把那班级主页最后一块工作做完,然后又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可做,但总觉得还有,最后还是强命令自己没有,去做别的事。这正如用老家的木灰斗扫地,最后的阶段,无论怎样扫,总会有一线的灰。这时长辈便教导说不用扫了,把这灰大力地摊出去,抹匀让它没有痕迹就行了。温直支小时起初很不乐意听,觉得做事不彻底,心里不舒服,总要反复再反复,最后一点灰用纸片铲起来处理,再最最后的一点点,便用湿湿的小手一抹,尽数粘起,然后将手洗净。这样一来,就极尽完美了。温直支常常感慨那时自己的毅力。

然后居然收到那位Axi的一封很长的回信,称看了他为家乡做的网站,感受到直支的“古道热肠,赤子之心”,话语中称兄道弟,措辞热切,显然是要把温直支作为忘年之交了。温直支想自己长久苦心孤诣修炼人格,虽然过程不令人满意,也居然有一点小小成绩了。于是仔细去研究自己的上一封邮件,却发现大出意料地,这信其实是显得自己像个尴尬的逃兵。于是隐隐想到难道是自己人格原本的魅力?但立马打住不想,怕让自己笑话。回信中,写道“您又何尝不是‘古道热肠,赤子之心’……”温直支其实正在怀疑为何“热肠”就非要像“古道”一般,古道又哪来的“热”;只恨自己没有背足够的成语和古文。然而根据自己“学到就用”的治学宗旨,冒险这样写了发出去。

晚上到九点,温直支在宿舍里被外面晚会的声音搅得心不安宁,又觉得这学期的头一个礼拜又是不令自己满意,明天该作一个新的开始,所以现在要好好地为将来做一下思想上的准备。于是生起一股出去找个阴暗的角落好好思考一番的冲动。嘴上自语道:“我想出去逛一圈”,而目光仍然留恋在电视上,其实看电视也只是看到电视上人影在动,丝毫没有看进去;但因为是吹师大,主观的意识里以为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于是又有了留恋的理由。就这样拖着,到了九点半钟,终于感觉到自己对时间的浪费了,喊一声“偶去也!”,并做出革命雕塑里前进的姿势,将肘往前猛一送。无奈这一送并不能使身体腾空跃起,甚至带来的前冲力也并不能克服地面的摩擦。于是终于只好退直身子恢复常人的走路姿势,灰溜溜跑出去。

路上人仍然很多,一些老校友相搀着,对着学校里的旧建筑发着悠长的感慨。温直支猛然想起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路过宿舍楼前的鲁迅雕塑,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请他帮忙照相,嘴里颤抖得含混不清的话应该是“这就是我原来的宿舍”!这样想来那老先生一定是要他把宿舍楼照上。而甚不幸的是当时老先生与鲁迅像,宿舍楼正处一条直线上,温直支未想到他的手势竟可以穿透鲁迅而直抵宿舍楼,反满以为老先生与鲁迅先师是旧交,于是压低高度,让二老沉浸在满满当当的红花绿叶中,后面的建筑则不留半点痕迹……这样想到,一股复杂的热流涌上头部,顾自懊悔得不可开交,以为若是自己不在这世上,这般感人的故事就不会遭到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破坏。一时间心神不宁,于是打算在校园里游览一圈,放松一下心情再说。

这时校园里不仅响着晚会的声音,那新辟的“京师广场”中央的“音乐喷泉”也慵懒地放着那个《永远是朋友》。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那首。温直支平常一听这歌就胃里翻腾,如晕车一般。任何歌曲都是通过引导或压迫人的思想以起到它的作用的,而这歌深得要领,一壁教人“以心相许”,“心灵相通”,一壁又逼人研究“路好走”的实用价值,弄的再灵活的大脑也处理不过来,而正如要将人数马分尸,五脏六腑撕裂,凶险无比。虽然基本功有点不足,那“心灵相通”唱得就象两块豆腐腻在一起不留缝隙,而其实一松手就会哧溜一下滑开。

而这广场上的人群,中央的美丽的喷泉都在这慵懒的节奏中显得很配合,几位老先生老太太甚至在翩翩起舞。搞的温直支疑心自己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排斥效应,于是虚下心来,仔细聆听揣摩。这样过了几分钟,头脑果然晕晕乎乎起来,似乎在摇摇摆摆,走路也合上了着音乐的节奏,在广场上打了半天圈。还是在十点的时候,兜里的古董报时表照例“当”的一响,一下把他震醒,马上想到不好,这音乐里恐怕有迷糊药,自己孤身一人昏死了也没人救,不如及早撒开。于是飞快地逃向教四那边的林荫道,去找个僻静地方安心想事去。

他首先想到的是教二与教四之间的那个大藤架,密布的藤叶把夜光都挡去了大半,里面一定会黑得阴森可怕,大约不会有人敢去罢——然而一去,便看见两个黑影雕塑般相倚在下面的长凳上,简直像是睡着了。温直支想这可以理解,温暖的夜,再配上这边上花草、藤叶发出的清新气味,也的确是他们相倚的好地方。这时他又有了灵感:去旧图书馆前坪的左侧那些长椅处。那里虽有长椅,但地上是灰土,并无花花草草,又无大漠的宏伟的荒凉,属于最无诗意的那种,应该没有什么吸引力。而走过去,远远地便听见几个老先生在大声地谈论国家大事。

温直支颓然走过,想到和平年代的国家大事也实在与那地方相配,难怪三哥郁闷的时候便嚷着要去打越战。到了东门大马路边的草坪处,居然发现有一条极窄、曲折的小路,由灌木笼罩着,几乎难以辨认——然后直通中间的灌木堆。这灌木显然不能将人遮全,但他想若是到了中间,离马路就较远,虽然他可以看见人群熙攘,人们去难以注意到自己——他十分欣赏自己的大胆决策,想自己何时变的这么聪明了。到目的地时,四周果然很安静,他兴奋得不禁放声自语:“呵,终于终于!……”忽然感觉到一点不对劲,低头一看,两个身着夜行衣一般的暗色衣服的人正坐在草地上惊愕地盯着他。温直支绝望地涨红了脸,仓皇逃窜。心里想起动画片里小头爸爸对骑在他背上的大头儿子说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那小头爸爸让儿子一亲,便可以增加走路的体力,奇妙无比。现在看来自己要跟他们比创意也是自不量力了。想偌大一个校园,再想找一个可以耍酷给自己看的地方是没有希望了,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去自习室。而现在又是临近自习室关门,两手空空进去又是显得自己不正常,万一碰上认识的则更不好解释了。那么最后的选择只有厕所了。

在这略带异味的心灵港湾里,温直支本想逼迫自己思考明天是否要六点钟起床去上自习的问题,但怎么也想不清楚。最后索性认定这个问题俗不可耐,转而去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忽然迸出一个绝妙的灵感:觉得自己这一生应该写一部巨长的小说,记录自己生活中一切值得记录的事件,并添油加醋,造出情节感。想来那《桃源岛》里的truman的从小到大的漫长虚幻生活,也能作为电视直播节目供全世界人民观赏;自己原汁原味的生活,又经过了文字的筛选,将来供做自己老时茶余饭后的消闲,总不会很差吧。然后又想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实在跟自己90分的高考语文分数很相配。温直支一直以为写长篇小说是最省肚子里的墨水又能取得最好效果的一件好差使。许多普通零碎的道理,若是写在议论文里,只会招小学以上学历者的笑话,然而在小说里就决然不同:小说里随处是无道理的叙述,正可形成读者对“文学”这东西的印象,然后偶尔出现几句议论的话,便立刻可以使人眼前一亮,从而大赞其有“升华”;如果再隐晦些,让读者需要通过艰苦的思考才能摆脱满页满页文字带来的烦闷心情,这更会让读者对这奋斗的经历体验深刻,满意于自己的智慧与毅力之余自然不会忘了定义此小说有“深刻的隐喻”。

然后又想到如果这小说据实的成分太多,就不能让别人观赏了。这弄得温直支直痛恨自己想象力的可怜。因为虽然按照自己的理想,写东西的目的在于培养自己的品性,但又如果光自己看而不能宣扬出来,这品性似乎就会因为得不到外界的支持而孤独暗淡下去……然而马上觉悟了,痛骂了自己摆脱不了人性的虚荣。

然后又想回《桃源岛》,想到自己这样,岂不是在将人生作为戏来演。但又安慰自己道这“戏”并不是“游戏”,所以自己并未沦落入消极的人生态度。而为了不至于使自己演的失望,需要尤其注重唱戏人所谓“硬功夫”,虽然可能并不能常常用上。温直支甚至产生一种极端的思想,就是毫不顾及表面上的漂亮和观众的脸色,专自练自己的硬功夫,将《第一次亲密接触》里轻舞飞扬的精神发扬光大……这样想起来,心情又舒服了许多,甚至眼睛都闭上了去充分陶醉……然后听见猛的“当!”的一声——十一点又到了。

这时发现明天早上何时起床的具体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呢。遂一本正经地想道专心学习并不应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形式,而应该成为一种好学的精神以及一种思想的习惯。所以这事可先不去管它,但从明天起一定要开始向寝室里最用功的高大哥学习,绝不能再半途而废……

这时已应该回去了。温直支站起身来,对这“心灵港湾”颇为满意,想今天第一次试用便想出了这么伟大的计划;以后一定常来。推开厕位的小门,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他把胸膛挺到僵硬——似乎里面灌满的是精神食粮——大步流星地走出楼外。

仰头看天时,天上的星多半在城市特有的紫色天光中暗淡冷漠,余下几颗精神些的,都似乎带了奇异的眼神看自己,仿佛在鉴赏动物园里展览的变异物种。惹的温直支也看着天嘿嘿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