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系学长们

2006 年 10 月 02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今天因为小裴师兄的留言,翻看了毒药张哈哈先生的blog。

称“小裴师兄”是因为,我们系还有一个如雷贯耳的老裴,不仅是四大名捕之一,而且是已臻化境的厨艺家。我面对好东西总是比较迟钝,量子力学两次不经意挂科,直到最后学期才发生了一夜之间的醍醐灌顶,对量子力学产生了狂热的喜爱,几乎决定收拾这四年物理学习的残局而重新考物理的研究生。只可惜老裴退休。

称“毒药张”是因为系刊的毒药小说连载,毒害了想通过系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物理系同学。他的《相对论通俗演义》我已经下载,准备有时间拿它做引子,补补物理课。其实我现在想说的正是小裴师兄那句话:“不搞物理不是因为不再对它有感情,绝对不是,到底是为什么,容我想想。”

称“哈哈先生”是因为当年因为做网页的事情和哈哈先生有过数面之缘(应该承认我那时处理事情的能力实在弱得不能再弱,那个网页弄得半死不活,现在下落不明了),最深的印象是此人每说一句话后必定跟一串“哈哈哈哈”,不论事情是否有趣或者可笑。另外按学历讲,还可以称为“哈哈博士”;他的大名,可能让人想起当年流传一时的中华养生益智功。

下面摘录让我如芒在背的哈哈先生的blog说明

一个不懂广义相对论的人,他的境界永远都不会脱离低级两个字。

判断一个人审美标准的高低,关键就看他是否会欣赏扭量理论。

与诸位跨世纪青年共勉。

spam留言如火如荼,难道我只有出绝招了?

2006 年 09 月 29 日 IT 5 comments

1355comments,一月断网回来,洋鬼子的机器人已经把我这当乐园了。
现在我连留名框内容框都没有设为必填(我考虑这样的话,不是特别聪明的动物界朋友也许会偶然碰到Enter键,告诉我它们的光临),显然是不可能因此加图片验证或小学算术之类的障碍。这儿能来一两个自然生物,已经很难得了。

现有一绝招,能够在对留言界面和过程99.7%无影响的情况下基本禁绝这些spammer机器。过两天用上。

update9.30 13:32:绝招已启用,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待人如此地细致,心性如此地舒宁,以至于从您打开blog的单独显示页到提交一条优雅的留言,时针已经两次划过12点的位置,那么在提交之前您最好对页面做一下刷新。(而如果中间太阳已经两次从东方升起,这将意味着如果不刷新页面,留言将肯定不能抵达数据库)

三个链接

2006 年 08 月 30 日 政治 3 comments

第一个链接是视频http://www.cnjlp.tv/movie.asp?id=187
第二个链接是文章http://blog.lifevine.org/2006/06/12/googles-china-problem.html
第三个链接是破网工具,用于还原被扭曲的互联网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E7%A0%B4%E7%BD%91

推荐。

我的xubuntu linux生活(持续更新)

2006 年 08 月 20 日 工具 2 comments

前言:
xubuntu linux是什么?简单说来,这是软件世界的一种共产主义理想。我跟计算机专业没有瓜葛,只因为成天想着等田亩均贫富劫富济贫,是一共产分子,恰好又有点理想主义,所以冲锋在前,加入了引领革命的第一集团军(小知识链接:xubuntulinux自由软件)。

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革命形势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一片大好。这让我有了更高的革命觉悟。同志们,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发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咱们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早点儿建立英特纳雄耐尔的新社会。

正文:

【动作:上网;工具:firefox,lumaqq,gaim】firefox。用Sage扩展开始读订阅的blog和各种网站论坛的新文章,在地址栏按g回车打开我的邮箱,再有空闲,用搜索栏google一会儿。发现好内容,选定,拉进ScrapBook扩展里的相应目录。(tip:配以web developer扩展,可以减少许多浏览阻碍)
QQ自然是lumaqq,和win下的qq差不多,遗憾是不能传文件(传文件用myspace.grids.cn吧)。gaim可以用来登录msn,gtalk和irc聊天室。

【动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工具:freemind,zim,OO,foxit,stardict等等】把ScrapBook里收来的资料/书上看到的东西整理到freemind里,成为一张张思维导图。不可分割的文章启动zim桌面维基,写上标题,Ctrl-L,贴进去;再在freemind里做一个链接到这篇文章。
Word/Excel文档:启动OO,看起来排版有点偏差,但基本凑合。
PDF,一般的用evince启动快些,需要标注笔记的使用wine+foxit,效果不错。
金山词霸替代:stardict。目前版本可以加载金山词霸的所有词典库。支持即时搜索和真人发音,功能完整。

【动作:写日记;工具:zim】打开zim,按Alt-D,即生成当前日期的页,开始书写。

【动作:听音乐;工具:bmp】启动bmp,播放列表一如昨日。操作和win下常见的音乐播放器没有什么差别。

【动作:看电影;工具:mplayer】有了解码器的mplayer各种视频格式通吃,外挂字幕也没有问题;快捷键功能比暴风影音强大,做调整时不必切出全屏,用起来更顺手。

【动作:下电影;工具:amule】某些电影非法拷贝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amule是最佳犯罪工具。amule就是emule的linux版,功能不缺,速度不减,有时速度仿佛还快些。

【动作:做网页;工具:nvu,bluefish,scite,geany,gimp,】nvu是所见即所得的编辑软件,不过功能自然比不上399美刀的dreamweaver;学学html和css吧,bluefish,scite和geany这些文本编辑器都很易用。gimp功能据说直逼售价$649的photoshop,只是易用性似乎差点。

【动作:获取数码相机照片;工具:f-spot】f-spot内置支持的数码相机机型列表可以用“一望无际”来形容,获取、组织、调整照片的功能也接近商业软件。

【动作:开发; 工具:eclipse】成熟的、强大的、易用的真正的IDE。写php配上PHPeclipse,简直像用Zend一样。(当然,如果你舍得花钱或者勇于不花钱的话,Zend也有linux版)
—————————————–
系统管理相关

【安装】体验过这么轻松的系统安装么?把光盘塞进去,几分钟后,一个完整的xubuntu系统立即展现在你的面前。当然,这只是livecd的系统,点击桌面图标开始正式安装,然后可以一边上网一边装系统。15分钟系统装完,提示重启,点OK,收工,常用的软件都自动装好了。

【装卸软件】突然需要一个录音软件,怎么办呢?打开终端,输入ai audacity回车,几分钟内软件从下载到安装自动完成,即可使用。卸载同样简单:ar audacity。(我给sudo apt-get install/remove配置了缩写为ai/ar)

【开启ntfs分区读写】安装炙手可热的ntfs-3g,可使ntfs分区支持写入,且读写性能绝佳。xubuntu的文件管理器是thunar,操作ntfs-3g分区十分稳定。再也不用为双系统共存时空间的分配伤脑筋了。

【双系统共享firefox配置与数据】firefox是一号常用软件。安装Google Browser Sync,就可以在windows和linux之间保持firefox的书签、cookies、密码存储数据等等各种状态的一致。至于Scrapbook,只需要双边把数据目录设在同一位置就行了。
—————————————–
初步总结

  1. ubuntu的文档很详细,扫除了大量障碍。
  2. ubuntu的论坛发展得也不错。
  3. xfce桌面环境在我的T30上的确有优势,比如gimp的启动速度,与gnome环境相比几乎有几倍的提升。
  4. 借用这篇blog文的说法,“(尝试xubuntu)最大的体会就是:现在的Linux可用性实在是很高了,大部分工作都已经可以在Linux下完成,不需要Windows也没有问题。”

后记:
自从发现了Eclipse,一切个人电脑使用(做项目/学习/娱乐..)就全是在xubuntu下进行了。离开Windows的日子,感觉还不错。:-)

我用freemind做了一些使用经验的记录(即时记录比较混乱,有空再认真整理(-:)。这里提供下载网页浏览。希望对革命同道有用。

(最后更新:2006.10.20)

单向街书店

2006 年 08 月 12 日 扯淡 No comments

今天为了看“中国已远——安东尼奥尼与中国”记录片展映,去了一趟传说中的单向街书店。三点一线的生活过得太久了,为了增加探险的乐趣,特意不记下地图,却实在没有想到西海南沿的入口竟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问了好几次路,才终于到了目的地。

其实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新街口喧闹的旁边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安静的西海。懒散的人们,平静的水,破落的小店,停滞的建筑工地。书店所在的地方却很扎眼,从外面看起来极像那种我平时绝不敢擅闯的资产阶级奢靡场所。还好远远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的书架,我才无畏地探身进去。

网上的照片比还是有一些新变化的,那只守门的红牛被搁到了二楼的楼梯间,而那些撂在地上的画作终于还是回到了墙上接受人们的崇敬。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店的服务生都是那么的可爱,不仅可爱而且美丽,回首一瞥间甚至会让人感到仙气缭绕。习惯了书店店员的面容疲惫或大声喧哗,这样的仙气让人一阵阵恍惚。

还是言归正传,贴展映活动的图:

二楼放映厅:音箱和墙上画作;屏幕是一堵有趣的墙,中间有一扇矩形暗门。


因为上楼晚,剩余只有最前排的座位。出于对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狂热而实施盲拍,于是这张照片有了独特的视角。(左:主持人 右:刘海平导演)


导演刘海平手中的杯子一直举在胸前,有些抢眼。


开场,画面出不来了。奋斗开始。


画面有了,却又没有声音。这是人们集体研究播放机器的情景。


道士在无声世界中悠闲踱步。


安东尼奥尼出现在画面中,人们决定将机器转移位置。


展映场全景:注意,投影仪已经从天花板搬到桌上。


大师安东尼奥尼。


影片踏访了安《中国》曾经拍摄过的故地,用现在的影像与《中国》比照。另外还有一些安氏观看电影的动人场景。在结尾部分,导演夫妇在王府井定做了一件唐装带给安东尼奥尼,让老安眼泪盈眶。刘海平说,他没有想到,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情结之重,甚至超过他们自己。


机器问题耽搁了一些时间,到片子放完交流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多了,许多人已经退场。

提问比较集中的是影片中用于对比的表现中国现状的段落太冗长(其实我以为不在冗长,这些镜头的视角和当年安氏《中国》一样的温和,却相比少了一些趣味的东西。导演想完成一种不加渲染的具有历史感的真实记录,目标观众其实不是当下的我们,而是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或十几年后的国人)。导演在吵闹声中艰难地做了坦率的解释:这部片子是准备拿到国际电影节去的,而老外一般对中国了解不多。

老实说,作为一部描述大师的电影,晃动的镜头、有些混乱的剪辑、有点画蛇添足的画外解说都让人不太舒服。导演说这只是初剪版本,不知道最终剪辑版会不会好些。现在还是不过多评论了。

退场下楼。书店零点才打烊,深夜也还有不少人,这也是一个特色。

进门时说“你好”(而不是“欢迎光临”),出门时说“再见”,简单温和的问候让我突然有点感动。(咦,什么原因让我开始感性了?) 这个地方离我的住处只有十分钟的自行车程,常来逛逛挺好。

勇气,真实,力量

2006 年 08 月 07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古风师兄的blog让我着迷。他比我年长,但他的文章让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少年,更心潮澎湃,重新找到了自己高三时那种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感觉。

那时候拳头紧握,怒发冲冠,敌人却只能是一个抽象的“上帝”。只知道要冲破困境,改变现实,却不清楚困境究竟在何方。如同挥拳击打空气。人生意义的问题是一片巨大的阴云,时而带来大雨如注,却永不散去。到大学时,无法穷尽的网上世界,漫无边际的知识汪洋,透过我天生不可救药的好奇心占据我大量的精力。毕业一年,生活的现实又让我不得不为琐事思虑,为前途选择而彷徨。这片阴云被我放任太久了。

激情似乎在高三那一时定格,之后的文字再也没有重现那样的坚硬,那样的急烈,那样的愤怒。相反在四处模仿他人,学习油滑。那是身心倦怠者的呻吟。但我毕竟本性难移,容不得意义的缺席,少不了追问求索。只有这种真理正义的永恒召唤,才能给我的人生以足够的张力,支起一个饱满的灵魂。缺少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每一天都会在空洞和乏力的状态中流逝。世俗虽丰富多彩,但从中找不到人活下去的理由。

多读书,多思考,不能空耗人生!

解决衣服被染色问题记

2006 年 08 月 06 日 扯淡 1 comment

问题:黑短裤与三件白t恤置全自动温水洗衣机中同洗,过后发现白t恤悉数染成银灰色。

问题解决过程:

  1. 启动xubuntu,打开firefox。使用iask搜索栏搜索“衣服 褪色 染”。
  2. 找到方案“84消毒液漂白法”,于师大合作社化1.9元购置消毒液一瓶。
  3. 清水浸没衣服,倒入半瓶84消毒液。
  4. 考虑到腐蚀性,用塑料袋作为手套,开始手工搓洗。
  5. 效果立竿见影,灰衣服立即变白, ──继而变黄!
  6. 发现严重问题,塑料袋居然是半透膜,消毒液大量渗入,皮肤受到严重刺激,如同手举两团烈火。
  7. 清水反复冲洗双手,漂洗衣物,力图去除残液,直至力竭。
  8. 过程结束。

择帖而删,欢乐开怀

2006 年 07 月 21 日 扯淡 No comments

删掉一些自说自话属于个人隐私的帖子,眼前豁然开朗。

blog再怎么无人问津,也属于公共场所,是村头的大柳树下,是天下无双里的桥头。卫生间是个思索和自我观照的好地方,但这里不能当作卫生间。

岐途

2006 年 07 月 10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为了表示成熟,于是多说废话。 为了表示沉稳,硬生生把吐字时间拉长。 为了表示善于码字,把一行行字对齐。 为了表示理性,沉迷于编程,笔记程序啥的非得自己写,写完才发现搞了堆垃圾。 为了表示文明,发火的时候会因为找不到文雅的词语而哑火。

不知道哪颗脑细胞发生的病变,我老早就以成熟作为目标,到头来却被这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扯来扯去,搞昏了头。 都22岁的大老爷们了,活出了个什么名堂? 几个月没认真照镜子,昨晚跟华仔半夜拍打雷下雨,无聊时照了照他们水房的镜子,我份特,整个一稚气十足的小朋友! 目光一直在游移而缺乏坚定,身体还仿佛有那么点多动症。 小时候没有多动症,大了反而躁动起来了。真不知自己哪来的这副德性。

原一直以为这五年没有白过,目力遍及人类文明,足迹直达高新科技,喝,“长了不少见识”。可这种走马观花的见识有什么用? 见鬼,我来这个世界上是来做人的,不是来当信息饭桶的! 现在做人做成这种无能现状,我这五年看来真的是白活了。

我为什么就不能活得踏踏实实,痛痛快快点儿?那些乌七八糟琐碎玩意儿哪儿值得乐此不疲?去它的成熟稳重,去它的文明理性,我只做我自个儿,只遵守自己内心的原则不行么?再这么稀里糊涂下去,我将来就是一个脑子进水的偏执狂,一个满身规矩的伪君子,一堆自以为是的行尸走肉,这种人,还活着作甚?

真该抽自己一顿,拿五年的青春,走了一段岐途!

网志如狗肉,我今吃斋去

2006 年 07 月 02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写网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尤其是身边的人。
我一直不善言辞。不是心重不愿说不敢说,而确实是不善于说。如果不给十秒钟以上的缓冲纠错时间,说出来的话很少能正确表达出原意。偶然时候情绪激动手舞足蹈,别人听到的和自己心里想的却完全是两个意思。慢慢地就学会适时噤口了。

大概很少有人像我这样把本世纪和上世纪的东西都集中在一本网志里。虽然读别人的blog我习惯从最初一页开始看起,但我很少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日志。确实太长了。有时候想回头找找自己,从头翻完这二十多页一百多篇的东西后,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

一百多篇,所有的幼稚,所有意气风发的呼喊和所有在外界作用下的失尊,都历历在目。过去的岁月如此之多,留在身体里的东西却有限。电子的文本虽然只是部分的书写,但里面已经有不复把握在我生命中的内容了。它们超出了我,弃身在一个陌生的没有归属的世界。

六年,最后悔的是没有读尽我想读的书,没有得到俯仰皆精神之友的充实。我的梦想不少,委身书斋是最长的一个。即使要创作,也应该是那种安静的创作,看着窗前一棵樟树,让思想慢慢充满,溢出。

狗肉是发物。体弱发体,有病发病。像我这种旧疾缠身的人,还是安心吃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