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Pyblic 写作系统

2021 年 01 月 07 日 IT No comments

Pyblic 是什么?

基于 Flask(Python 生态最简单的 web 框架)和 Markdown 的 git 写作系统。设计目标是极简的实现逻辑和随心所欲的掌控。

多余取景器」是基于这套系统实现。

为什么要做 Pyblic?

首先需要问的是,为什么要用 git 管理自己的写作?

写作是一种知识树的重组织。基于有限的文档撰写经验,我发现用 git 更新文档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方式,好处包括:

一、版本化、可追溯

对于知识体系而言,思路变化的过程其实很可能非常值得记录。对于同一个主题,可能出现结构上的大幅调整,而这时如果出现大段删节,其实会挺「心疼」的。有了 git 机制,现在就可以大刀阔斧,反正万一删掉的东西有用,后面版本需要的话还可以找回。

二、版本的合适粒度

现在大部分的文档工具,包括石墨文档、WPS 都开始支持类似「时光机」无限历史版本回滚,是不是已经远好于 git 了呢?其实不是。

「时光机」的回滚是自动生成的,索引的唯一方式是时间。而 git 每一次 commit,都会要求你手动撰写 note。这其实是梳理自己想法变化的一个很好时机。而 git 管理工具基于 commit note 的清晰时间线,能够让想法变化的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三、集中和专注

传统写作的过程会打若干版本的草稿,放在印象笔记/熊掌记的不同条目下。成稿的时候再去索引、查找和组织成篇。使用 git 之后,写文章就和写代码一样,始终只需要面对一份代码库,不断往前迭代即可(实在不确定性太大还可以开分支),这种工作方式带来的集中和专注感是界面上的优化无法带来的。

更直接的,是可以用自己熟悉的代码编辑器,比如 Sublime Text、VS Code 等等,直接像写代码一样写文章。无需习惯调整,还更方便直接用代码控制内容之外的部分——比如样式和页面结构。

除了是 git 写作,Pyblic 还有什么特性?

Pyblic 为把技术栈压缩到极简,省去了大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互动/留言功能
  2. 丰富的样式
  3. 多级导航
  4. 复杂的分类和存档
  5. 图形化后台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直接的变化是,你可以直接把代码库作为你的文章库:只有一个 repo,无需费心处理子母 repo 的关联关系;也不用考虑 RDS 的备份或各种文件存储方式的备份——你的 repo 里已经包括了你所有的劳动成果: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对页面样式、网站结构的调整。

Pyblic 基于 Python 生态,也把搭建部署简化到了极致。整套代码只有非常简单的依赖:Flask、Markdown,以及用于搭建服务的 gunicorn 和 supervisor。安装流程指引也在同一个代码库中,无需四处翻找。

总之,从里到外删繁就简,从而达到「一手掌控」的效果。

Pyblic 适合什么人?

工具栈的极度简化(只有 Python 和 Markdown),直接结果是 Pyblic 几乎没有让人分心的「可玩性」。没有琳琅满目的模板、插件可供选择,反而能逼迫自己立即开始写作。同时把底层的 Python 代码逻辑暴露给你,也使得定制设计的难度完全可把握,也丝毫不用担心创造力受限。

如果你略懂代码,同时保持专注对你来说很难也很重要,Pyblic 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推荐的工作流程

顾名思义,Pyblic 是一个公开发表工具,因此它并不试图替代熊掌记、Typora 这类笔记应用。

我的使用方法是:

  • 平日在熊掌记中随时记录灵感,并起草文章。
  • 到准备正式发稿的时候,打开 Sublime Text,将熊掌记的代码复制到 .md 文档中,在本地执行./dev.sh 预览,做最后的审阅。
  • 完稿后通过 git 推送到 github,再部署到服务器上。
  • 如果需要修改,就直接在版本库中进行,不必再回到笔记应用了。

听着挺不错,代码开源么?

暂时不。Pyblic 是一时心血来潮,总共只花了两个晚上写出来(作为强迫症患者,大半时间在雕琢样式)的东西,目的是自用,代码质量尚不足以开源。其实一共也只有 50 行 Python 代码 ;告知技术栈后,相信普通程序员一个晚上也能轻松搞定:

  1. Python3 库:Flask、Markdown、gunicorn、supervisor
  2. CSS 库:typo.css
  3. 服务器:nginx

当然实在有兴趣也可以私聊,单独发你。

结语

最近十多年,独立网志一直是个人很重要的知识来源。即便如今互联网生态日趋封闭,在微信微博知乎之外稍加探索,仍然能够发现「别有洞天」——剩下的都是陈皓、阳志平、阮一峰、池建强这样的老「学究」,味道绝对独特。这个群体的内容特征,可以用陈皓先生的一句话概括:

信息的传播正确姿势,是被检索、讨论、引用、整理、补充和更新,而不是社交网络的转发、点赞、粉丝、订阅和打赏。
—— 陈皓《为什么我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 》

祝写作愉快!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试译)

2014 年 11 月 17 日 自我暴露, 读后 No comments

《星际穿越》并非那种能打动人的电影,但的确是提供了足够思考空间的大片。影片因为“爱战胜一切”的论调豆瓣上被指为中二,其实是爱这个词因为包罗万象而被反复污染的结果。我更愿意谈论的是“对话的欲望”。十几岁的中学少年微微颤抖地握着电话筒,向心仪的姑娘叙说他所看到的一切有趣事物,并渴望听到对方的任何声音——这和书架背后的Cooper先生面对的情况相通。彼此对话是人类的不死之欲,这种欲望是明确独立于求生本能、生殖冲动与父母天性之外的。

物欲和天性能让人舍生忘死,但唯有彼此对话的欲望,能让人付出超越生死的更大努力:走向智慧。与真正的智慧相比,生死其实已经是轻易之事,就像Cooper们最终修成五维生物,就能建造通向三维的四维时空一样。

对智慧生命而言,不可选择的死亡无异于一场羞辱,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剧。主角不肯温顺地走入长夜,于是让不可能的维度成为可能。

下面是影片中被反复念到的那首诗,干净有力,震撼人心。我认为目前网上流传的中文翻译都太辞藻华丽不得要领,巫宁坤老先生所译简洁平实但又不够饱满和准确,因此发布码农试译版如下,抛砖引玉。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by Dylan Thomas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
狄兰·托马斯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
白昼离去,年迈的人要燃烧着狂喊
要咆哮,咆哮
冲着那衰亡的光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智者,即便知晓黑暗终为正解
因为他们的言语不能再释出闪电
也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最后一波哭喊他们脆弱的善行
本应在绿色港湾里舞蹈,何其欢快
的一群善人
咆哮,咆哮
冲着那衰亡的光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那些曾抓住飞驰的太阳
并放声歌唱
而太晚才意识到个中悲伤的
狂人们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那些在行将就木之时,渐盲的景象里
发现失明的眼
可以如流星般璀璨欢快的
垂死者
咆哮,咆哮
冲着那衰亡的光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还有你,我远在悲伤高地的
父亲
求你此刻诅咒我,祝福我,泪流满面
不要温顺地走入那长夜
要咆哮,咆哮
冲着那衰亡的光

注:
1. Good night 翻译成“长夜”,是参考自 和菜头的译本。良夜和长夜其实都可以接受,但由“良夜”到“咆哮”的转折会有些生硬(因为汉语“良夜”不是双关词);相应的,“长夜”同样有安详之意,上下文衔接却顺畅得多。
2. Rage 翻译成咆哮,是因为发现汉语中跟“愤怒”同义的词都不能达意。如果没有记错,这个译法和影院字幕相同。

基于Ruby on Rails的Redmine在Windows下安装备忘

2012 年 03 月 29 日 IT No comments

组里需要一个跟踪项目需求的系统,比照了JIRA(Confluence)、Trac、Redmine和国内的一大堆PHP平台的系统后,最终选择了基于Ruby的Redmine。不愧是Ruby社区的产物,界面清爽、配置便捷、逻辑明晰,甚是讨喜。现将安装配置步骤记录如下:

一、配置Ruby on Rails环境

  • 下载最新版的ruby1.8(1.8.7 p358,1.9 尚不被稳定版支持)和DEVELOPMENT KIT:http://rubyinstaller.org/downloads/
  • 分别安装之,安装ruby时将[将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和[关联ruby文件]两个选项选中。
  • 以管理员权限cmd进命令行,执行ruby -v检查版本。
  • 如提示“‘ruby’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将 c:\Ruby187\bin\ 手动加入到系统PATH变量中(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
  • 解压devkit,在devkit目录中执行ruby dk.rb init,ruby dk.rb install(参考:https://github.com/oneclick/rubyinstaller/wiki/development-kit
  • 执行gem install rails –include-dependencies命令。安装后,执行rails -v检查。(我得到的提示是Rails 3.2.2)

二、安装Redmine

  • 下载redmine1.3.2:http://rubyforge.org/frs/?group_id=1850. 参照http://www.redmine.org/projects/redmine/wiki/RedmineInstall 建立数据库及用户。(注意编辑database.yml时,密码和冒号(:)之间要加空格,否则rake会出错)
  • 解压redmine到devkit根目录下。进入redmine目录执行:
    gem install rake -v 1.1.0 #其它版本貌似有依赖问题
    gem install mysql
    rake generate_session_store
    gem update bundler #更新所有的gem,避免NOTE: Gem.source_index is deprecated 之类的告警

    如果提示缺少libmysql.dll,下载这个到你的ruby/bin目录。
  • 继续执行如下命令,配置初始数据库、启动服务:
    set RAILS_ENV=production
    rake db:migrate
    rake redmine:load_default_data #选择语言zh
    ruby script/server webrick -e production #启动webrick服务器

此时打开 http://localhost:3000/ 就可以访问了。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三、让Redmine自动运行

gem install mongrel_service
mongrel_rails service::install -N Redmine -c C:\devkit\redmine -p 3000 -e production
sc config Redmine start= auto

四、安装截图插件

这个插件只支持Webkit内核的浏览器,但貌似是唯一写明支持1.3.2版本的截图插件。地址:http://www.redmine.org/plugins/javasript_screenshot
下载Patch for Windows:http://gnuwin32.sourceforge.net/packages/patch.htm
执行patch.exe < _form.rhtml.patch
(当然,由于版本问题,更靠谱的方式是找到c:\devkit\redmine\app\views\attachments\下的文件手动patch)

五、安装lightbox插件(直接显示附件图片)

这个插件的遗憾是在Chrome下有bug,能显示缩略图,但不能以lightbox方式显示大图(里面用到的js库是压缩过的,还不好手改)。地址:http://www.redmine.org/plugins/redmine_lightbox
注意:放到插件目录后须手动将目录名改为redmine_lightbox,否则会出错。

参考链接:

http://www.redmine.org/projects/redmine/wiki/RedmineInstall
http://www.cnblogs.com/liuxiaori/archive/2011/07/09/2101781.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0c95b0bf78a6529647d5337.html

亚马逊弹力云(EC2)之LAMP部署备忘

2012 年 01 月 29 日 IT No comments

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假期折腾了一把传说中的亚马逊“弹力云”(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与国内一般的“虚拟主机”或云平台不同的是,EC2提供的是基于Xen的一个全功能的虚拟机,你可以任意选装操作系统和配置服务,搭建你想要的任何服务,甚至VPN。

折腾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文章:
Amazon EC2 Ubuntu折腾笔记
Amazon Web Service 雲端運算平台攻略
Building EC2 Amazon Linux with LAMP
Windows下如何用putty连接Amazon EC2实例图文教程

一、初始配置

  1. 注册、创建实例和选择系统镜像不再赘述。我选的是64位的 Amazon Linux 和 t1.micro 方案。
  2. 以上步骤完成后,可在Elastic IPs里添加一个独立IP,但注意要将这个ip挂到一个实例上,否则据说有0.1美元/小时的收费
  3. Security Groups 里开放以下端口:
    SSH:22 TCP
    HTTP:80 TCP
    HTTPS:443 TCP
    FTP:21 TCP
    62222-63333 用于支持FTP连接的被动模式(PASV),详见后文
  4. 这个时候,操起Putty,挂上转换好的ppk文件,就可以登录主机了。注意登录名为:ec2-user,不需要密码。

二、LAMP配置
1. 更新系統
# sudo yum update
2. 安裝apache, php,mysql和vsftpd。
# sudo yum install apache mysql php php-mysql mysql-server vsftpd

3. 具体配置备忘

  • sudo vi /etc/php.ini,将short_open_tag = Off改为On,再增加一行 date.timezone = “Asia/Chongqing”,保证环境的兼容。
  • sudo vi /etc/vsftpd/vsftpd.conf,把anonymous_enable=YES改为NO,在文件最后部分加上下面内容:
    pasv_enable=YES
    pasv_min_port=62222
    pasv_max_port=63333

    这样,就可以用通常的PASV方式连接ftp。

4.启动服务

# sudo service httpd start
# sudo service mysqld start
# sudo /etc/init.d/vsftpd start

这个时候,就可以sudo vi /var/www/html/index.php,写代码再:wq,用浏览器访问之前设定的Elastic IP,看看效果了。

从Outlook便笺导出到Evernote的脚本

2011 年 08 月 11 日 IT 1 comment

终于决定从Palm平台迁移到Android,memo中的数百条备忘遂成了难题。思前想后,看来只能走memo——Outlook便笺——Evernote的曲线救国战略。

而实际上Outlook转Evernote也不易找到现成的工具,几经选择关键词,才搜到如下的VB脚本:

http://www.fourteenminutes.com/code/outlook2evernote/

此脚本的最大问题是不支持中文。大约因为vbs不便直接转换为Unicode,便笺里非基本英文或数字的字符都被转成ASCII码表示,得到的enex文件以ANSI方式保存。此时如果内文里有中文,由于某些兼容不良的未知问题,会导致报错。

Evernote的enex格式其实是认UTF-8的。因此我修改了代码,除去了对字符的ASCII转换,排除了报错问题。这样生成的enex文件显然不能直接用,需要用Editplus之类的编辑器打开,手动另存成UTF-8编码,方可导入到Evernote

此外,原脚本不支持分类导出,所以顺便加了一项,将Outlook里的分类识别为Evernote里的标签。

修正版脚本下载地址:http://vdisk.weibo.com/s/wcTu ,解压后按原网站指示运行即可。

断想一堆

2010 年 08 月 01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最近做片子做得比较纠结。别人那里很轻松的事情,在我这儿却充满了不适感。从拍摄,到写稿,到剪辑,这种不适感始终纠缠,挣脱不掉,心理状态几乎亚健康。这两天总算甩掉了手头所有待剪的片子,为自己找出一天的清净。

前段自己又像大二大三时那样,纠结在意义与价值这些事情上,而对手头的现实逃避起来。那个时候十八九岁,整夜整夜地在大街上游走和自言自语,或可算是少年愁。而现在,半夜留在空荡荡的栏目办公室里走动和发呆,又算是什么呢。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种纠结只会削弱自己的存在感,而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不会让自己更深刻,因为,人的深刻来自对现实的更多理解,来自内心知觉范围的广度。如果逃避一切,拒绝感知,就不会通向深刻。人只会更加麻木。

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拥有触觉,并不总是易事。

我想起了当年看《铁路沿线》,看《德拉姆》,看《拾穗者》,看电驴上的NHK纪录片,看公共卫视《记录观点》甚至CCTV《纪事》的里的一些片子。那时候自己的触觉是被激活的。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影片,让我有机会和另一群人生活在一起,以他们的生活空间认识世界,以他们为镜像认识自己。

如果说故事片是让你沉浸于一连串构造精巧的事件,那么纪录片更多的则是让你去感知一个真实的时空,去接近一个或者一群具体的人。这种接近让我这个宅男感到安适。在物理和哲学中,你越追问真理,真理就越是虚无。但纪录片却让人觉得真理就在人心之中,确切的说,就在人心与特定时空的相互映照之中,等着你参悟。因为其实说到底,我们所谓真理,并不在宇宙如何起源,也不在白马是不是马,而在于认知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火车轰鸣声下的流浪儿,高原木屋中的老嬷嬷,冷风中平原上捡拾土豆的人;或者让我们更熟悉一点的:幼儿园小社会里的孩子们(《幼儿园》),后海周边各式各样的北京人外地人(《后海浮生》),有些一根筋的年轻老师(《爱上小魔头》)……他们从根本上,就是我自己。

三年前,我淘来一台水货GS500,跟拍一个边缘教会,在田野间和这些与我信仰不同的人们交谈。这种交谈消解了我的孤独,也让我变得宽容。在头脑中构思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我不断地抛弃偏见与误解,感觉自己搭上了一条通往真理的渐近线。

我以为自己正在穿透生活复杂的外壳,从深处与他人获得共鸣。我以为自己听到了人们内心的音乐。我以为自己能够从这些偶然之中提炼普遍,找到某种永恒的亮光。这让我感觉良好。

选择做电视,一方面是因为喜欢用视听作为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多年以来作为宅男对人理解的不足——确切的说是对自己理解的不足。希望通过更多的沟通来训练自己的理解力与宽容心。

然而最近我似乎是败了。听同期、写稿件、编片子的时候常常感觉很烦。我又开始觉得,人是如此自私,冷漠,头脑混乱,容易沉浸在毫无意义的琐碎之中。而做片子的时候,虚构不是为了通往心理真实,相反只是为了迎合某种功利需要,或者掩盖生活本身的无逻辑;技术手段也不是为了放大可贵的情绪,而是被我当成强心针来使用,让我能够继续这种煎熬一般的劳作。

一对二十七八岁的打工夫妻。妻子怀上了三胞胎。家里的积蓄全被拿去盖了房子,所以大人的治疗费和孩子的保温箱费大多借自亲友。妻子似乎完全被身体的不适浸透,像小孩子一样任性,经常不肯吃饭,所有的话都在诉说痛苦。丈夫很老实,耐心照顾着她,哄着她。两个人的世界并没有太感人的事迹,却也安静自足。

尴尬的是我们。拍摄期间因为没有办法和孕妇多聊,我们并没有和她建立什么情感,甚至也没能学会如何正确地照料她。我们的存在显得多余。为了在电视上掩盖这一点,我们提供着对方并不特别需要的“帮助”,表达着并不够真诚的关切。掌握摄像机的我们,对自己的力量毫无把握(最后实际也没有募集到什么钱),却不断要求对方作出各种配合。

原本,这样的片子能做的是记录人们相互关照之时那点美好的东西。但实际上片子已经被虚伪和功利污染。我们成为了携带拍摄目的的聒噪入侵者,践踏他人的宁静,更多的是为了拿到可以拼凑成节目的一段段画面。甚至,因为行动的虚假与非逻辑遇上了叙述本身的逻辑需求,我们几乎每一集节目都需要求助于搬演和谎言。

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男人,老婆跟人跑了。打来热线让我们帮他找,否则他要杀人。

订婚时两人并不熟悉,结婚前发现未婚妻不贞,女方却不肯退还一万元的订婚礼金,于是仍然办了婚宴。六年后,老婆弃下两个儿子,跟一小她六岁的小伙私奔。他早有预料,电话过去,不求复合,只要妻子归还带走的家产,另就孩子抚养写下协议(担心孩子养大后被妻子要走)。怎料妻子不允;第三者小伙年轻气盛,不仅对其出言不逊,还设计戏弄他。

遭遇戏弄,终于让男人怀恨在心;被带走的家产虽然不多(大概一两万,而他月收入五六千),但这样被侵吞,他内心不平。于是,一方面四处追索,枕下藏刀,想要报复这对男女;另一方面找到电视台,想让电视台帮着找到妻子下落,也让妻子丑事曝光。

而我们,开始了无意义的“帮忙”寻找,拨打各种事先已知道没什么用处的电话。一切无果后,和男人进行了一场设计好的劝说,截取对方示弱的词句,剪掉对方所有的反驳,在让对方莫名其妙的同时,制作了一场劝其化解怨恨的“成功的心理疏导”,放入节目之中。

这本来是个浸透虚无的荒诞事件。人被冷漠的外部事件驱动,做出各种机械的应激反应,而且彼此仇视彼此利用。而我们却要从这无趣的一切中拎出一个貌似生动的故事。

故事最后变成了:男人与妻子相识相恋,结婚六年,幸福美满。突然发现妻子出轨,丈夫百思不得其解,考虑起孩子没了母亲,心情抑郁,每天借酒浇愁,对妻子多有抱怨。记者帮助寻找,很遗憾失去线索。转而劝导男人。男人经启发,想到自己以往愧对妻子,于是放下怨恨,深情呼唤妻子归来。

真是有够恶心。

当然,在前期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多少靠谱一些。比如,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在拍摄之前,像小川绅介学习种稻子一样了解一些护理常识,这样至少不会因为长时间的采访干扰导致三胞胎妈妈的血压升高。对于后一个选题,如果我们能够在预采访时及时发现对方的真实动机,也许能够更果断地避而远之。

把握自己让行为能够得到自身的认可,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但经过努力,这是可以做到的。

做电视的真正难题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纯粹的人,没有那么多纯粹的事。但最后完成的节目,却需要纯粹;不仅要纯粹,还得规避所有的禁区;不仅得规避禁区,还有有起伏,有事件,吸引人。最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一切,却必须基于自己拍摄到的真实影像。

电视与现实的相遇,一不留神就会成为惨不忍睹的强奸。电视对现实的叙述,稍不走运就会变成肆意的篡改与拼凑。这种篡改拼凑不是依据心理真实的原则,也未必出于善意,而是臣服于某种叙事通则与河蟹规范。这不再是探索现实,而是拿现实的碎片拼凑一个故事,并且尽力让它不至于漏洞百出。这种复杂的谎言编织让人身心俱疲,而编导此时,比任何行业的人都卑贱。

我想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电视人,都得想出从中挣脱的办法。

也许,秘诀仍然在于敏锐与宽容。你需要足够宽容,甚至得有些悲悯,才能包容下人们的混乱。不被枯燥混乱的事实障目,才能对那些微弱的闪光保持敏锐。从那些微弱的闪光里勾出一条细小的线,也许就能牵连出一个值得专注的动人故事。要拥有这种能力,关键不在技术,而在胸怀。

做电视对我来说的最大意义,可能正在于此。

今年夏天的T恤,老刘原创设计

2010 年 04 月 22 日 设计 No comments

拙朴路线鼠标画图

极简主义风格

文字引用于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未作任何删改

可写式文本,后现代主义神作

老刘原创

其实是去年夏天完成的图片

今年终于决定穿起来


复杂/简单

2010 年 04 月 07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老刘太复杂,世界需要一个更简单的家伙;而老刘太简单,世界对我来说过于复杂。

我应当让自己比现在更加复杂,同时比现在更加简单——才能更好地用复杂回应简单,用简单回应复杂。

没错,妥协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世俗/政治

2010 年 04 月 04 日 自我暴露 No comments

世俗生活或者政治是这样一种东西:当你打定主意不甩它时,会更容易不知不觉地成为它的俘虏。这和不加反省地投入其中是同样的结果——或许还要更惨些,因为还会伴以物质生活的贫乏。

真正有尊严的方式是认真地与之同在,去做世俗的事业去参与政治的生活,同时每天拼命反省。这是最费力气的生活方式,但唯其如此生命才是自立的,才会产生让人觉得值得一活的价值。

谷歌事件

2010 年 03 月 23 日 政治 No comments

评论员队伍很威武,腾讯新闻的评论已被占领,不用看了。

只想说,如果我是谷歌的老总,我也会这么干。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猜疑,也有太多的妥协,(像思科这样的)大牌公司做事总是很稳重,这让我们快要忘记地球上除了永恒的利益,还有永恒的别的东西。

年轻的谷歌让我们知道敢于说出心声抵抗人间污秽的并不只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

有些东西比亿万巨财乃至事业的前途更重要。

我们用不着做一枚那么忠实的棋子,因为人本来就应该是喜怒无常的生物。